王翦为何要六十万大军灭楚(秦始皇灭楚为什么请出王翦)

作者: 百科知己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89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王翦为何要六十万大军灭楚(秦始皇灭楚为什么请出王翦)的相关文章:从李信20万大军失败的过程,我们就能看出:为何灭楚,“非六十万不可”了。李信之败王翦说灭楚“非六十万不可”,李信表示二十万就够了。中年秦王喜欢年轻人的豪气,以李信为将,率军伐楚。《史记》对战事的描述如...

从李信20万大军失败的过程,我们就能看出:为何灭楚,“非六十万不可”了。

李信之败

王翦说灭楚“非六十万不可”,李信表示二十万就够了。

中年秦王喜欢年轻人的豪气,以李信为将,率军伐楚。

《史记》对战事的描述如下。

1、李信与蒙恬兵分两路进攻,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李信又攻破鄢郢。

2、李信引兵向西,试图与蒙恬会于城父。

3、楚军尾随李信军,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大败。

由于太史公笔法言简意赅,因此,后人对战事细节多有补充。

一种观点认为:李信之所以退兵,是因为孤军冒进,已经为楚军所败,因此引兵西进。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昌平君在郢陈叛乱,迫使李信被迫回军。

无论是哪种观点,李信“引兵而西”时,战事已经发生了转折。

楚军“三日三夜不顿舍”的“随之”,完全就是一副“追击歼灭战”的架势。

所以,无论李信是先被击败,还是受昌平君叛乱的影响,在他“引兵而西”时,已经遭到了极大削弱,以至他对楚军几乎不顾一切的猛烈追击一败涂地。

这些都说明:李信低估了灭楚的难度。

王翦“非六十万不可”的判断,是靠谱的。

不稳的后方,需要足够兵力控制

当年白起等人伐楚时,楚国的中心在今河南南部、湖北北部。

当时秦伐楚,或从关中出武关,或自巴蜀沿汉而下,都是以秦稳固后方为基地。

而此前秦攻赵、魏,也都是以关中为基地。

不过,此时,楚国的中心已经迁到了淮北地区。

秦攻楚,必须跨原韩魏楚地区。

在这些新附地区,秦的统治尚未稳固。

以郢陈为例,旧楚人,迁徙而来的韩贵族,都未顺服。

在昌平君进驻前,已经发生过韩国贵族的叛乱。

秦王以昌平君驻郢陈,是希望利用他楚王族的身份,稳定此地。

然而,昌平君虽久在秦,但毕竟也是楚王族。

一般情况下,这些残余势力闹不出什么名堂来,即便闹事,也成不了气候。

然而,在对楚作战时,这些地方都是秦楚战线的重要据点,一旦闹事,形成里应外合之势,秦军将陷入被动。

李信伐楚作战中,楚军之所以敢于“三日三夜不顿舍”的追击,与秦军后方出大事(昌平君叛乱)是绝对相关的。

所以,要灭楚,不仅要预备好打击敌主力的兵力,也需要掌握足够后备兵力对相关地区的严格控制。

漫长、脆弱的补给线,需要足够兵力保护

当时,秦楚主战场,在河南东南部与安徽西北部的广阔平原地区,无险可守。其地的河流水流量不大,对行军的影响不大。

因此,秦楚主力决战,是一场平原地形的机动作战。

秦军推进时,楚军无险可守,然而,秦军推进后,秦军的补给线一样缺乏天然保护。

因此,秦军除用于主力会战的兵团外,也需要预留相当兵力保障进军途中的补给线。

楚将的能力,需要足够兵力应付

楚将项燕,很难对付。

以李信伐楚之战为例。

李信、蒙恬作战之初,连破重要城池,然而,楚军主力仍然保存良好。

显然,项燕深知平原作战要义,没有寸土必争,阻敌于前沿,而是驻主力于纵深待机。

在李信退军时,项燕把握战机,以“三日三夜不顿舍”的猛烈追击,不给其喘息、恢复之机,一举击败秦军。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自李牧之后,秦统一战争中又出现一个良将对手。

更严重的是:与赵国不同,楚国的国土非常广袤,纵深极大。

如果不能一战歼楚军主力,即便击溃他,并且占领寿春,退去的楚军有生力量依托广袤国土抵抗,将使秦军非常难受!

历史不断证明:面对良将对手,要一战歼灭,需要远胜于对手的兵力优势!

楚国的特点,需要足够兵力才可征灭

以实力而论,楚国早已弱了。

此时,楚国的实力不但与秦相去甚远,就是比战国后期的赵国也不占优势。

但是,灭楚的难度却大于灭赵。

1、多年没有承受打击,实力得到一定恢复。

秦对三晋的打击,从来没有放松过。

韩、魏早已不堪一击。

赵国虽强,但其国力一直持续不断被消耗。

长平之战前后,秦一直以赵为主要打击对象。邯郸之战后,秦暂放松,赵又与燕陷入连续大战,损耗国力。

而楚国,自白起破郢,被迫东迁后,已经近50年没有遭受过大打击。

这段时间,楚占领了淮北不少地方,还灭了鲁国,实力得到一定恢复。

所以,灭楚之战,既是灭国之战,也是又一次主力决战。

2、广袤国土+复杂的构成+“散沙化”特点,使征灭楚需要兵力较多。

各国经变法,已经基本完成集权。

因此,秦灭诸国,基本上攻破其核心据点,摧毁其集权中心,任务就完成了。

但是,吴起变法失败,楚变法不彻底,集权不强,大族实力雄厚,呈现“散沙化”特点。

如果只是摧毁其都城,不能压制各地“散沙”,楚又会“聚沙成塔”,重新振作。

因此,灭楚,不但需要攻破寿春,还需要深入各地,完成对各地的基本控制。

而且,当时,东越、于越、闽越也都“朝服于楚”。大江以南,楚越杂居的情况非常普遍。

灭楚过程中,对于遍布江南的东越、于越等势力,秦无论是直接攻伐,还是安抚,都是需要以武力为后盾的。

王翦在攻破寿春后,又深入大江以南,攻占各地,一直攻占了原越国的土地。

其间,“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

也就是说,王翦灭楚过程中,还与越人发生了战争。

因此,灭楚之战,不是单纯的主力作战,还需要征服广大地区,建立合适统治,这些,都需要足够的兵力。

总的来说,灭楚,确实需要极大的兵力。

秦虽连灭几国,但其在新占地区的统治尚未稳固,秦既需要留足够兵力前方作战,也需保持足够兵力控制靠近楚的新占地区。

楚国一定的国土纵深和秦楚边界广大平原的现实,又使秦需要保持足够兵力维持补给线安全。

楚虽已不复当年之强,但毕竟多年未遭受重大打击,实力得到恢复,又有良将指挥,秦更需要足够兵力优势,保证一战歼敌主力!

楚国的“散沙化”特点,使楚不能争雄于天下,但也使灭楚变得非常复杂,秦军需要深入追击,摧毁楚散布各地的据点,以武力为后盾,处理好与各个势力的复杂关系,这些,就更需要强大的兵力了!

所以,王翦“非六十万不可”,是建立在对困难的充分估计之上,展现出其名将之风!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王翦,灭楚,大军,秦始皇,六十万,为何,为什么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baikezj.com/a/64d05fd4da9e0fac97065d54.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