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创业故事(蒙牛的创业故事)

作者: 百科知己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46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蒙牛创业故事(蒙牛的创业故事)的相关文章:蒙牛的创业故事牛根生,内蒙古人,蒙牛乳业集团的创始人。2002年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之一。2011年6月11日,蒙牛乳业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其创始人牛根生辞任董事会主席一职蒙牛的创业史不是,不代表任何...

蒙牛的创业故事

牛根生,内蒙古人,蒙牛乳业集团的创始人。 2002年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之一。2011年6月11日,蒙牛乳业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其创始人牛根生辞任董事会主席一职

蒙牛的创业史

不是,不代表任何人和企业。就是讲述蒙古人的创业史。

蒙牛企业故事

1978年,20岁的牛根生进入了养牛场工作,5年后牛根生进入了伊利,从一名洗瓶工干起,随后逐步升任车间主任,1992年起担任伊利的经营副总裁,1998年,牛根生被伊利董事会免职。免职并没有理由,功高盖主成了的解析。

当时牛根生可没有这么轻松。离开了伊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一年他四十三岁,去了人才市场,四十岁以上的年龄在这里已经不被考虑。牛根生人如其名,身材魁梧,声音洪亮,不是轻言失败的人。

蒙牛创业元老

说起乳制品品牌,蒙牛伊利绝对当仁不让的全国家喻户晓。相比较而言,光明乳业作为老牌上海乳制品企业可以追溯到1911年,绝对称得上是中国乳制品行业里的元老。

1911年,英国的商人在上海淮海中路1575号成立了可的牛奶公司,这成了国内的普通老百姓首次接触乳制品的契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进口菌种。

蒙牛创业成功的启示

在毛不易、池子参与的《向往的生活》第三季,你可以看见蒙牛;

在世界杯激情的赛场,你也可以看见蒙牛;

在全球瞩目的进口博览会,你还可以看见蒙牛;

在中国载人飞船升空的自豪时刻,蒙牛的身影依旧;

……

回顾这些场景,蒙牛仿佛总在我们的身边,它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级乳企。

今年,蒙牛成立20年。从牛根生初创,到登顶中国乳企赴港上市,再到如今大步迭代变革,植入互联网、国际化基因的蒙牛,已经成为中国乳业发展的缩影,背后更是民众对“一杯好奶”的旺盛需求,是中国民众消费水平的提升。

此刻,复盘蒙牛20年的战略变局和走过的路,对蒙牛和整个中国乳业都有镜鉴之意。

蒙牛降世

金庸武侠中,出身少林的张君宝创立了武当派。短短数十年,武当已与少林鼎足而立,并称武林。

而在中国商业史上,也有非常相似的一幕。

1998年底,牛根生从工作了十五年的伊利离职,牛根生决定在自己最熟悉的乳制品行业“再就业”。

次年初,牛根生召集了几个老部下,在这次志同道合的聚会上,“蒙牛”诞生了。

蒙牛初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普通人都知道,办乳企,最重要的就是奶源,“得奶源者得天下”。这也是蒙牛创立之初最大的短板。

由于蒙牛创立较晚,优质奶源已经被其它企业瓜分完毕。面对上游困局,牛根生决定“只打的,不买车”,简而言之——“先建市场,后建工厂”。

战略定下来之后,牛根生四面出击,蒙牛迅速化身“猛牛”。2004年,蒙牛成功在港交所上市。2007年,蒙牛的销售额达到213.18亿,首次超过了牛根生的老东家伊利。此后三年,蒙牛连续蝉联中国乳业冠军,创造了国内乳业率先突破200亿、300亿的记录。

对于中国乳企来说,2007年-2010年属于“牛根生时代”,逆袭之战酣畅淋漓。但他没想到,一场风波正悄然而来。

2008年,一场席卷整个中国乳业的质量事件突然爆发,蒙牛作为当时的乳业旗手首当其冲。9月23日复牌当天,蒙牛股价暴跌66%,11月,一度低至6.65港元。

随着股价大跌,蒙牛随时面临被外资并购的危险。关键时刻,中粮出马了,2009年7月7日,中粮与厚朴投资出资61亿港元,收购了蒙牛20.03%的股权。

2012年6月10日,随着牛根生辞任董事会主席,蒙牛正式进入了“中粮时代”。

“死磕”品质

质量安全事件,让国内的乳企大洗牌。蒙牛也意识到,要想建立百年基业,必须“死磕”品质。

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

品质的重要保障就在于产业链。中粮入主蒙牛后,随即开启了“全产业链”布局。2012年-2018年,蒙牛对雅士利、现代、圣牧等企业展开一系列战略投资,一步步完成其“全产业链”的意图。

对于蒙牛来说,有目的性的“买买买”无疑是最便捷的手段。今年,他们更是将收购的触角延伸到乳业传统强国澳大利亚,先后收购知名的有机奶粉企业贝拉米和澳大利亚第二大乳业龙头LDD,引发全球业界震惊。

对于乳企来说,端给消费者的一杯奶,实际上涉及到产业链的方方面面,品质取决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

蒙牛在产业链上不仅通过收购来夯实,还通过自身的体量来赋能上下游。2016年,蒙牛打造了“爱养牛”供应链流通平台,将生产厂家与牧场垂直链接。

这样的模式,既提高了采购效率和降低了采购成本,让上下游厂家获益,还能够对各个环节的品质进行精准跟踪。

事实上,在2009年,蒙牛陆续引入中粮、丹麦Arla、法国达能三大国际化战略股东后。中粮在战略上推进蒙牛全产业链布局,丹麦Arla带来牧场管理经验,而法国达能则提供技术支持,推动蒙牛工厂升级。

业内人士评价说,蒙牛的品质之所以做得出色,在于其把握了奶源、质量体系和供应链三个关键环节。也正是因为蒙牛出色的品质保证,使得蒙牛能够签约进博会和成为世界杯赞助商。

互联网数字化与国际化

对于蒙牛这样的乳企来说,当成长到头部企业之后,其进一步进化的方向何在?

有两条路径,分别是向内和向外。向内意味着对自身的各个环节进行提效变革,向外则是国际化。蒙牛结合行业特征和企业特点,选择了互联网数字化和国际化的路径。

互联网数字化上,2023年,蒙牛与阿里云计算合作,投资2亿启动“数字奶源·智慧牧场”信息化管理平台项目,以信息化手段打通牧场数据链,让牧场运营管理更精细、更智能。

奶牛今天状态好不好?一天走多少步?走的快还是慢?是否要分娩了?以前这是天方夜谭,而现在,蒙牛正在将一切变为可能。

新消费时代,奶业不再是传统产业。除了“云上养牛”,蒙牛更发力“爱养牛”、“奶牛研究院”等项目,推动整个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除了引入互联网基因进行产品升级,新时代,蒙牛更在勇敢的走出国门,通过国际化的战略,提升蒙牛的影响力和扩张力。

2023年以来,蒙牛的国际化进程全面提速。“蒙牛”品牌密集出现在金砖峰会、进博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高端国际盛会上,彰显着一个中国乳业品牌的高端气质。

据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蒙牛常温、低温和冰淇淋的三十多个产品已远销至马来西亚、加拿大、印尼、新加坡、缅甸、柬埔寨、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地区。作为最早“走出去“的中国乳业企业,蒙牛的海外版图正在加速扩张。

最值得一提的是,蒙牛的“双海外中心”布局正在加速落地。加速发展东南亚及其他海外业务的同时,蒙牛也在建设大洋洲中心。这意味着,蒙牛的国际化进程将进入另一新阶段。

蒙牛印尼工厂

从“草原牛”到“世界牛”,蒙牛的海外之旅走得踏实而稳健。未来,蒙牛将继续在国际舞台展露头脚,在全球范围内做好品牌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品牌的力量。

今年是蒙牛成立第20周年。20年时间里,蒙牛从大草原走向了全世界,成功跻身全球乳业十强,真正做到了《人民日报》所说——“世界看得见”。

蒙牛的未来

自2016年以来,在卢敏放带领下,蒙牛三年三大步,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前不久,蒙牛公布了2023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蒙牛实现营收398.57亿,同比增长15.6%;净利润20.77亿,同比增长33%。

就同行业来说,这份成绩单可谓相当亮眼,蒙牛市值也已长期稳居千亿港元之上。

蒙牛近10年营收同比增长率 资料来源:Wind

如今,新消费时代迅速崛起,与之前不同的是,中国乳业已由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相比于之前的“草莽时代”,现在更强调“精耕细作”;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强与好,比大更重要。

今年上半年,蒙牛各主体业务板块均实现快速增长,高附加值的明星产品表现尤为出色,促进了集团整体利润的大幅改善。其中,特仑苏增速超过20%,纯甄增速超过24%,纯牛奶品类增速超过19%,真果粒也取得双位数增长。

与此同时,被称为蒙牛增长新引擎的鲜奶、奶酪、植物基、海外四个新业务单元,均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态势,为集团未来业绩提供了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20年的峥嵘岁月,蒙牛已从“中国牛”走向了“世界牛”。蒙牛今年才20岁,未来仍有无限可能。

蒙牛老牛的创业故事

从伊利辞职后,牛根生创建了蒙牛,伊利要求自己的经销商绝对不能经销蒙牛的产品,否则就取消经销权。牛根生选择了忍,然后艰难地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经销网络。

1999年5月1日,蒙牛在呼和浩特市的40多块广告牌一夜之间全被砸毁。后来一个认识的同行给牛根生打电话说:“是我砸的,没办法,我要不砸就会被开除回家。”这时,牛根生还是选择了忍,不再追究,也不去争辩是与非,而是专注于自己的产品开发和销售。他这招以退为进,是极大的智慧。

1999年,在面对竞争对手的封杀下,牛根生制定了“收奶三不干”政策:凡是伊利等大企业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干;凡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收;凡是与伊利收购标准、价格不一致的事,蒙牛不干。

牛根生坦言:“打不换手,骂不还是为了将来不挨打不挨骂。”

蒙牛创业经历

自2023年以来,伊利和蒙牛就为了竞争北京冬奥会赞助商一事挤破了脑袋,在竞标失败后,作为一家乳制品公司,蒙牛利用国有企业中粮集团和可口可乐的合作成为国际奥委会授权的饮料类全球合作伙伴,误导广大消费者错认为蒙牛是奥运乳制品赞助商。

伊利认为,蒙牛是一家乳制品企业,旗下虽然有饮料业务,但占比很小,海外营收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却要在6月23日向全球宣布,蒙牛被国际奥委会授予「饮料」类别全球合作伙伴,这一行为的真实目的是误导中国消费者,让中国消费者误认为其是奥运乳制品合作伙伴。

谁都知道,蒙牛拿下奥运会赞助权后,绝不可能将自家品牌中的饮料与乳制品完全切割,哪怕相关广告规定的再明确,大众心里对品牌的认知也是统一的。

伊利在长文最后表明,自己将考虑是否退出与北京冬奥组委的合作,并在2024年后全面终止与奥运会的合作。蒙牛与伊利,这两家来自内蒙古的中国乳制品巨头,已经明争暗斗了快二十年。而伊利创始人郑俊怀与蒙牛创始人牛根生的恩怨情仇,也似乎更比电视剧来的精彩。

1983年,作为一家奶制品工厂的厂长,过去半年来,郑俊怀都会亲自到一线参与冲刷奶具的工作,忙完一天,回去翻翻公司的账本,望着当时微薄的收入,如今的郑俊怀怎么也不会想到,功成名就、兄弟反目、锒铛入狱,这一切的起点,就是此刻这个小小的工厂车间。

在正式改名为伊利前,这家工厂名叫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厂,因为连年的亏损,一度濒临倒闭。1983年1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的郑俊怀被调到这里,当时全国都在学习凤阳小岗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郑俊怀招了一批年轻人承包生产车间,其中业绩最好的,就是牛根生。

因此,郑俊怀给牛根生专门腾出了一个独立的宿舍,并常常在一天的工作后与他探讨工厂的运转情况。三五年后,这家牛奶厂起死回生,年利润超过100万。为了扩大规模,郑俊怀用抵押土地换来的300万和政府的100万扶持资金建造冷库,然而就在冷库即将完工时,突发大火,400万投资化为灰烬,牛根生拉住试图冲进去同归于尽的郑俊怀,二人相顾无言,只能痛哭。

1993年,过去几年里一直在加班加点偿还此前贷款的牛奶厂迎来了股份制改革,至此,伊利正式诞生,郑俊怀被称为乳业教父,牛根生成为他的得力助手。

1996年,牛根生将伊利雪糕送到了亚特兰大奥运会,公司就这样一鸣惊人升级为伊利集团,投产建设了中国第一条液态奶生产线。

此时的郑俊怀虽然仍是伊利的掌舵人,但是媒体的聚光灯和百姓的称赞,大多数都投向了牛根生。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两件小事,一是牛根生拿公司给他配桑塔纳的钱买了几辆小客车接送员工,二是工友患癌,牛根生直接捐了一万。大家对牛根生的夸赞越来越多,郑俊怀的心里就越难受。

再加上牛根生实际管理的员工已经达到公司的80%,清理门户势在必行。

在陆续免职了十几位高管后,1998年上半年,牛根生感觉到在使用资源方面很不顺畅,调动很小的资金也有众多部门来掣肘。最极端的时候,牛根生买把扫帚都要打报告审批。牛根生虽然人很直爽但也不是不会察言观色的人,在感觉到自己已经成为郑俊怀的眼中钉后,他一共提交了3次辞呈,郑俊怀假意挽留了两次后,1998年11月,牛根生在董事会上提交了辞呈,他直言,如果你想让我离开,那我现在就走。为了掩人耳目不让人议论,郑俊怀私下里和牛根生说好,将他送到了北大学习,前提是,两年之内不许他回呼和浩特。虽然一山容不得二虎,但郑俊怀更不会想到放虎归山的后果。

牛根生20多岁的时候因为打架差点被判刑,如今他40多岁,每天假装访问学者跟一群年轻人上课的同时,一直在思考如何东山再起。在多次试图创业遭到伊利的打压后,1999年,很多之前被免职的伊利的老员工前来帮忙。他们分别是伊利原液态奶部门总经理杨文俊,伊利原总工程师邱连军,伊利原冷冻事业部总经理孙玉斌,伊利原广告策划部总经理孙先红。在大家的帮助下,他和妻子用卖掉伊利股份后的100万正式创立了蒙牛。

为了解决无市场、无奶源、无工厂的问题,1999年8月,蒙牛进行股份制改造,注册资本从当初的100万增加到1398万,因为最开始只有人手,所以牛根生选择了虚拟经营,用人才换资源。1992年,牛根生与哈尔滨的一家乳制品企业签订秘密协议,派出杨文俊等人接手了这家公司。在帮助其提升了业绩后,牛根生开始借助这家工厂的资源生产蒙牛的贴牌牛奶,然后用赚来的钱在呼和浩特盖起了自己的工厂。你可以管这叫白手起家,但是也可以说是空手套白狼。要知道,在没有奶源的情况下敢生产牛奶,牛根生是中国第一人。

当时,伊利国内乳制品行业第一的位置已经不可撼动,初出茅庐的蒙牛如何分一块蛋糕呢,牛根生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口号:蒙牛,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气,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

在这个广告刚刚张贴到呼和浩特大街小巷的第二天,就有48个广告牌遭到拆除,牛根生很清楚是谁干的,他没有选择报警而是立刻找来媒体,文章一见报,大家对蒙牛的同情溢于言表,反而带来更大范围的广告宣传。

伊利是很不想让人们把蒙牛和自己相提并论的,但是牛根生偏偏天天要低姿态的把内蒙第二放在嘴边,搞的政府挺喜欢他,伊利也不好意思乱来。而且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牛根生还公开表示了蒙牛的收奶三不干政策,凡是伊利的奶源地,蒙牛不建站,散户的牛奶以及和伊利收购标准不一样的,蒙牛也不要。其实这些都不是蒙牛当时不想要,而是它抢不过,但是话先出来,大家就都觉得蒙牛是个良心企业,是一心一意想要与伊利共同发展内蒙古的乳制品行业。

2001年,起步仅2年的蒙牛,借助“申奥“打响在全国市场的第一炮。2002年,牛根生获“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中国经济最具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等荣誉,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1116位升至第4位。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上天,蒙牛成为唯一的牛奶赞助商,“中国航天员专用奶”的名号一直沿用至今。2004年,郑俊怀因挪用公款罪入狱,36岁的潘刚上任董事长,伊利开始注重加强品牌建设。对手慌了阵脚的同时,蒙牛冠名超级女声推出酸酸乳,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

2007年,蒙牛收入的90%来自液态奶,市场占有率达40.7%。借助杨利伟和超女的热度后,蒙牛销售额首次超过伊利,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口号传遍大街。但如今看来,这句口号又是多么的讽刺。同年11月,伊利成为北京奥运会乳制品赞助商,蒙牛立即发布声明表示不满,因为在不久前,呼和浩特市政府还专门建议伊利与蒙牛退出奥运会赞助商之争。

2008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爆发,中国乳制品企业的口碑下降到历史最低点。与三鹿和三元的倒闭、被收购相比,蒙牛选择了投靠中粮集团,2009年7月7日,中粮与厚朴投资出资61亿港元,收购了蒙牛乳业20.03%的股权,而在搭上国企这艘大船的同时,承诺不减持的牛根生,还通过老牛基金会套现了9.55亿港元,拉出嫡系成立了现代牧业,专门在各地收购和建立牧场。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蒙牛拥有了国资背景。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蒙牛因为三聚氰胺事件快要死掉的时候,牛根生让他的商学院同学出钱支持,还说不支持蒙牛就会让民族企业落入外国人之手,而带头捐钱的,是柳传志。

2010年,蒙牛和伊利因为QQ星再次火星撞地球,起因是一位“父亲”在论坛发帖声称自己的小孩在喝了伊利QQ星后早早就长出了胡须和喉结。但后来的调查发现,这些在网络上发帖的所谓“家长”,其实都是蒙牛雇的水军,当时,《京华时报》刚刚曝光了国内鱼油市场的乱象,而蒙牛的意图,则是将消费者的注意力引到伊利的深海鱼油产品QQ星上。

最终,蒙牛乳业及其公关公司的4位涉事人员被捕,蒙牛随后发布的声明中,再次提起伊利曾在2003年、2004年出资590万人民币诋毁自己的事情,中国两大乳业你一拳我一脚,可谓两败俱伤。

2012年,伊利QQ星使用了全新的3D卡通维尼熊包装,3年后,蒙牛未来星完美复制前者的外观,两家巨头再次交火,最终蒙牛赔偿215万。

11月,蒙牛旗下的冠益乳成为国家游泳队的赞助商,然而宁泽涛却在此后以个人的名义与伊利展开了合作,对此,蒙牛要求后者立即停止为伊利代言的商业行为并公开道歉,宁泽涛的态度也很强硬,甚至交上了退役报告,要退出国家队。2大厂商的竞争直接导致中国游泳队的希望之星成为牺牲品,这在任何一个国家,也是罕有发生的事儿。

广州市奶业协会曾炮轰中国乳业新标准已被个别的大企业绑架,光明总裁郭本恒也补充说,我国牛奶产品的质量在国际上属于中等偏上,问题主要出现在奶源上,用如此低标准的原材料生产高标准的奶产品,放在乳制品行业来说本身就不符合逻辑。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我国低水平的奶牛养殖户和合作社,大多集中在蒙陕甘河南河北等地区,所以伊利和蒙牛就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兼顾着帮助国家扶持奶农的任务,而处于上海的光明或者广东的企业,就不需要承担这种义务。所以有些人说光明近几年的利润下滑是因为坚持在奶源上投入高成本不愿意与蒙牛伊利同流合污,但是仔细想一想的话会发现其实这种事情在商界就是几乎不可能存在的,光明的衰落,除了两大巨头的崛起外,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自己在产品定位上出现了问题,我们在光明的品牌故事里说过,什么光明西餐厅,都是让人不知所云的操作。

在业界流传着这么一句对牛根生的评价,小胜靠别人弱智,大胜靠自己缺德,为什么说牛根生缺德,一切要追溯到蒙牛在奶源监管上的放任自流以及三聚氰胺事件,尽管牛根生是三聚氰胺事件的始作俑者这句话是不客观的,但是搞坏中国乳制品行业这件事上,蒙牛和牛根生至少得背一半的锅。

21世纪初,蒙牛销售额疯涨200倍的背后,除了广告上的巨额投入,大量的原生牛奶从哪里来呢?最疯狂的时候,蒙牛的收购员就拿着钱站在光明牛奶的工厂门口,直接拦下对方的运奶车。这样都无法解决奶源问题后,蒙牛开始大量的从散户手里收牛奶,制造出一个是奶就收,奶源质量参差不齐的市场风气。在此之前,很少会有企业从散户手里收牛奶,因为奶农自己送奶到奶站,而奶站碍于检测成本只能直接测氮含量,奶农就偷偷稀释牛奶,再添加三聚氰胺增加氮含量,其它企业竞争不过,只能学牛根生建立奶站收散户的奶,这就让少数的无良奶农有机可乘。

事件爆发以后,蒙牛亏损9.5亿,伊利亏损17亿。当时蒙牛的销售规模比伊利大,为什么蒙牛的亏损大幅低于伊利呢?

原因是两家公司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应对措施。蒙牛提出,供销商要一起承担责任,而伊利则选择全额承担损失,所以在日后中国乳制品行业慢慢复苏的时候,大部分供销商选择了与伊利合作,后者开始再次拉开与蒙牛间的差距,夺回中国乳制品行业老大的地位,并一直将其保持至今。

2013年时,蒙牛曾在业绩上一度要追平伊利,但是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牛根生在2011年的退居幕后以及中粮集团接手雅士利奶粉业务后无法收拾这块烂摊子,都让伊利甩开了距离,再加上赞助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和奔跑吧兄弟等节目,伊利的市值在乳制品行业里一骑绝尘,如今已是蒙牛的两倍。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蒙牛创业故事(蒙牛的创业故事)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baikezj.com/a/664e9ba1f4658ce1e705dc1e.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