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在书画上“牛皮癣式”盖章传统,原来是和这位学的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乾隆在书画上“牛皮癣式”盖章传统,原来是和这位学的的相关文章:不知从何时起,网友就开始以调侃乾隆爷的审美为乐,先是放出他和他爹不同的瓷器审美:又是挖出了他如何在前朝珍贵文物上,硬生生留下“到此一游”的印记:宋代汝窑天青碗底部的乾隆御制诗但是这些,都比...
不知从何时起,网友就开始以调侃乾隆爷的审美为乐,先是放出他和他爹不同的瓷器审美:
又是挖出了他如何在前朝珍贵文物上,硬生生留下“到此一游”的印记:
宋代汝窑天青碗底部的乾隆御制诗
但是这些,都比不上“牛皮癣式”的盖章癖好:
如果说前两个实在是洗不动,这第三点,小编是无论如何也要替乾隆伸冤的——因为有一个民间藏家,比这位皇帝更狂,这人叫项元汴。
以褚遂良版本的《兰亭序》为例,上边有200 多枚印章,乾隆皇帝只贡献了“三希堂精鉴玺”和“石渠宝笈”等十几个,但这个“区区”草民,却在这件作品上盖下了近 100 枚印章。
褚遂良《兰亭序》 唐代在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部分项先生盖的章,大家来品一品(黄色为项元汴章):
我们知道,玩收藏,肯定需要钱,项元汴的父亲项铨是个白手起家的商人,靠着诚信经营、节衣缩食、勤俭持家,完成了项家的原始积累。
有意思的是,他的头两个儿子对老爹的这些“臭钱”一点都不感兴趣,身为三儿子的项元汴,继承了绝大多数的财产。
《照夜白图》 唐代韩幹 项元汴旧藏
搁今天,项元汴的标签肯定少不了“富二代”这一个,但光说他是富二代,你可能不能想象他从父亲那儿继承了多少财富,我们来简单换算一下。
在他收藏的书法作品中,购入价格最高的是王羲之的《瞻近帖卷》,为2000 金。明代有把银两称金的习惯,而他生活的万历年间,一个七品知县一年的俸禄(基本工资)是45两银,以当时的物价,盖个豪华别墅也就十几两银。
所以,项元汴花掉了近乎于一位县太爷45年的薪俸,买下一幅王羲之的作品,眼都不眨一下,这真的是字面意义的“富可敌国”了。
大佬坐姿
买的书画多了,就形成了一个数量庞大的收藏,收藏得有库房,所以项元汴为自己的藏品专门建了一个,适逢竣工前后正好获得了一把晋代古琴,曰“天籁”,他便将此楼起名为“天籁阁”。
每观看一次,兴之所至,他都会盖上一枚印章,才有了开头说的那些密密麻麻的“牛皮癣”。说起来,其实瞎盖章这个习惯,乾隆爷还是跟项元汴学的——他是项元汴的头号粉丝。
《鹊华秋色图》 元代赵孟頫 项元汴旧藏
这么说可不是无端猜测:乾隆爷曾特意命内府从宫廷收藏库房中,拣出原项元汴天籁阁的旧藏书画,宋、元、明名家画卷各拿一幅,移藏于避暑山庄,并取名为“天籁书屋”,可见乾隆对项元汴的崇拜之情。
如果你以为他就是个躺在金山上的败家子,那就错了。项元汴虽然“该出手时就出手”,但是项家勤俭节约的习惯,他是不会忘了的,他总是在收藏的作品上,记录自己何时、何地、花了多少钱买回来的,以作备忘。
明末清初的一位藏书家姜绍书,在他的《韵石斋笔谈》中这样解释项元汴记账的目的:
不过欲子孙长守,纵或求售,以期照原值而请益焉,贻谋既周矣。
意思就是,你们留着也行,但你们如果想卖,看好了,当年我是这么多钱买的,哪个不肖子孙要是敢低于这个价格出手,我就从坟堆里爬出来,然后:锤爆你的头!
千字文防伪系统项元汴的收藏趣事远不止如此,如果留心,大家还会发现,在一些经项元汴收藏的作品中,会出现一个与作品内容毫不相关的字。
比如韩滉的《五牛图》,画面的右下角就有一个“此”字;
韩滉《五牛图》(局部)“此”
gulangu王蒙《葛稚川移居图》中则有“圣”字;
王蒙《葛稚川移居图》(局部)“圣”
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是“其”;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局部)“其”
这就是项元汴独创的“千字文防伪系统”——他将自己收藏的所有作品按《千字文》顺序进行编号,一幅作品对应一个千字文中的汉字。
这样,每幅经藏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不仅成为风格独特的个人标记,也可以防止他人作伪。
这个行为,无意中为后人做了最初的鉴定和保真工作,这些字现在变成了流传有序的标志,成了今天鉴定字画的一个标准。
目前已知的项元汴“千字文”编号表其实项先生并不是只会收藏、盖章、防伪,他既是文人,那么兴趣爱好也随当时的大流,绘画、书法无一不精——除了诗歌。
项元汴自己画完一幅画后,定会先欣赏一番,再题首诗,但他作诗的文采似乎从来不受人待见,辞句十分累赘,和钤印繁多的习惯一样——这些习惯和特点简直和某位“古稀老人”一模一样。
竹石图 项元汴
因此有些来找他求画的人,便会多出一些银两来“贿赂”他身边的书童,让书童等项先生画完以后马上拿走,防止他在画上题冗余的诗。
久之,人们便称这笔钱为“免题钱”。
在他众多的印章中,有一枚叫“子孙永宝”。我们不知道他是希望子孙保住这幅画的价格,还是希望这些珍藏之物能够被子孙长守。
项元汴子孙永宝印
不过不管是哪种,似乎都没有如愿。1590 年,项元汴逝世,部分藏品流出天籁阁,被董其昌等递藏。50年后,清军南下,天籁阁毁于战火,项家后人流落各地,人去楼空,斯文不再。
对于这种变故,最痛心的是乾隆皇帝。所幸,项元汴的一部分藏品被这位同好找到,接管了过来。
项元汴像
再到后来,辛亥枪响,皇权落幕,昔日禁地也不再神秘,经过陈寅恪的学生翁同文估算,经历了清末变革后,宫中的项元汴旧藏,竟然还占据着整个故宫书画收藏的半壁江山。
声明: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乾隆在书画上“牛皮癣式”盖章传统,原来是和这位学的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baikezj.com/a/65878d1de9540648f20baa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