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史李宁静(中国李宁创业故事)

作者: 百科知己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940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创业史李宁静(中国李宁创业故事)的相关文章:中国李宁创业故事写在前面的话:看到这篇,逛商场时虽然看到都是英文的logo,也可以肆无忌惮的买买买啦。安踏1991年从福建晋江出来的安踏(134.500,+2.67%)在“安心创业,踏实做人”27年后...

中国李宁创业故事

写在前面的话:看到这篇,逛商场时虽然看到都是英文的logo,也可以肆无忌惮的买买买啦。

安踏

1991年从福建晋江出来的安踏(134.500,+2.67%)在“安心创业,踏实做人”27年后,2023年成功收购芬兰体育巨头Amer Sports,2023年市值达到232.9亿美元,成功晋升为全球第三大体育集团,仅次于Nike和Adidas之后。

之所以安踏有如此雄心的原因是在于它们之前取得的成功经验, 2009 年安踏集团收购了FILA 在中国区的经营权,经过多年的打磨,销售超百亿的FILA在时尚、潮流以及年轻化人群中占一席之地,并为集团贡献著总营收之中近四分之一的收益,成为安踏集团的第二大业务。

FILA 高端市场运营策略上成功后, 2016 年通过与 Descente 日本及伊藤忠三方合资的形式,将日本滑雪品牌 Descente 引入中国,定位高端专业运动市场,目前 Descente 在中国的门店数量达到了 21 间。

芬兰亚玛芬成立于1950年,经过多年的并购和经营主要业务涉及三大类:冰雪户外、球类、健身。

Salomon 萨洛蒙

成立于1947年的法国户外运动品牌,也是Amer手中表现抢眼的品牌,结合近年山系和outdoor的潮流趋势设计的鞋型大受年轻人的追捧。

Arc'teryx 始祖鸟:加拿大高科技户外用品公司,世界顶级户外品牌,具体有多牛,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Peak Performance:此peak非匹克,这家1986年成立的瑞典公司主要经营运动服装。

Atomic:主攻滑雪用品。

Mavic:1889年成立于法国,在单车用品上有抢眼表现。

Suunto 颂拓

1936年成立的芬兰运动仪器公司,以户外运动手表为名。

Wilson 威尔胜:领先的球类器材公司,涵盖品类有网球、棒球、美式足球、高尔夫、篮球、羽毛球、壁球。

Precor 必确:美国高端健身器材制造商。

Armada:专业运动员成立的总部在美国滑雪器材品牌。

ENVE:美国土豪自行车品牌。

Louisville Slugger:1884年成立的美国棒球棍公司。

如意集团(6.41,+1.10%)

一度被称为“中国LVMH”,作为奢饰品原材料供应商的济宁毛纺成立于1972年,多年的资本积累后开启了全球“买买买模式”,一时风光无两。

2010年至2023年初,先后将日本成衣巨头Renown集团(旗下拥有30多个品牌)、法国轻奢服装集团SMCP(旗下有maje和sandro品牌)

英国风衣品牌Aquascutum,瑞士奢侈品牌Bally、男装上市公司利邦控股,美国面料科技品牌LYCRA莱卡等收入麾下,成为中国服饰类最大的奢侈品集团。

从上游供应链走向纵深布局,理想虽大,但问题在于,大量收购后的“摊子”铺得太开,现金流逐渐收紧,难以“消化”,例如2023年,用6亿美元收购的瑞士奢侈品牌Bally,历时两年,资金仍然没有到账,交易至今没有完成。

希望如意集团能早日走出泥沼,梦想成功。

特步

同是“晋江牌“的特步在看到隔壁邻居的安踏在多品牌矩阵的运营模式成功之后步其后尘,2023年与美国Wolverine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内地、港澳地区共同运营Saucony、迈乐Merrel两大品牌。

来自于美国的Saucony成立于一百多年前,是专业跑者公认的四大跑鞋品牌之一,款式外观设计较为简单粗犷,偏向于欧美大众的实用风格思路。

Merrel1982年成立,主打功能性产品,以徒步鞋起家,是最受欢迎的全球户外生活品牌之一。

而全资收购的品牌盖世威( K-Swiss)在国内更多是因为滑板鞋而被人熟知,其实却是顶级的全系列网球装备。

李宁

“多品牌”不是一个新概念,李宁(55.900,+3.61%)行动比安踏更早,他们在2008年得到意大利品牌乐途(Lotto)在中国地区的经营权,比FILA和安踏的合作还早一年,但李宁走的并不顺。

经过七八年的经营,到2016年,乐途和斐乐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早已不在同一个量级,根据全年财报,李宁旗下包括乐途,凯盛(Kason),艾高(Aigle)几大品牌总收入合计8985.4万元,仅占李宁全年收入的1.1%。同比的FILA却占比安踏集团的20%。

糟糕的业绩让李宁不得不在 2012 年将双方的合作缩短至 10 年。

而英国老牌鞋企Clarks,目前已有近200年历史,该品牌曾一度是全球排名第一的非运动鞋类品牌,据说一半英国人第一双鞋来自Clarks。旗下有最著名的三瓣鞋和沙漠靴等。

中国李宁创业故事视频

李宁公司成立于1990年,经过三十年的探索,已逐步成为代表中国的、国际领先的运动品牌公司。李宁公司采取多品牌业务发展策略,除自有核心李宁品牌(LI-NING),还拥有乐途品牌(LOTTO)、艾高品牌(AIGLE)、新动品牌(Z-DO)。

1991年,安踏(福建)鞋业有限公司在福建省晋江市成立,安踏品牌应运而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安踏已经成为国内体育用品品牌的领跑者。2014年,安踏逆势上扬,零售转型大获成功,全年营收近90个亿。2015年,安踏打破国内体育用品品牌从未到达过的100亿大关,全年营收达111.2亿。安踏已经成功从“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安踏为“中国制造”升级到“中国创造”探索出一条具备自身特色的道路。

李宁创业故事800字

李宁。

李宁是中国乃至亚洲获得奥运金牌最多的运动员,自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以来,共获得了14枚奥运会金牌。自幼接受专业训练,更是在17岁就加入国家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体操实力,享有“体操王子”的美誉。

宣布退役后,李宁走上了创业的道路。打造国潮,他创立了“李宁”运动品牌,打造了享誉世界的知名体育品牌。李宁一度被评为“光耀60年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体育人物”。

中国李宁创业故事简介

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在创业之初就很注重产品的研发。20世纪80年代,耐克和阿迪达斯就建立了生物力学研发实验室。李宁公司市场部经理张庆曾评价说:“体育用品品牌要注意研发。单纯地比款式不行,要往功能性、专职化发展。像耐克、阿迪达斯,从一开始就没有放弃过在科技含量上的努力,单Nikeshox这一单项鞋的研发就花了16年时间。

1、耐克

耐克宣称:科技化的产品研发是耐克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耐克在开发新材料和现代设计上不遗余力。耐克非常注重设计与实际的结合,特别聘请相关人员成立了研究委员会和顾客委员会,其中有教练员、运动员、设备经营人、医生和整形大夫,公司定期与他们见面,审核各种设计方案,研究新材料和改进运动鞋的设想。

耐克的研发十分重视人体工程学和仿生学等领域的研究,这些产品的设计样式经常是根据不同脚型、体重、跑速、训练计划、性别和不同技术水平设计的。这样的设计不仅在功能上符合运动的需要,而且安全性和舒适度上也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很多产品甚至能够改善运动员的竞技成绩。目前,耐克更是每年拿出占其销售收入4%的资金投入产品研发,使耐克在众多体育产品领域保持技术优势,从而支持其产品和品牌的竞争力。

自主研发的同时,耐克也通过并购策略获得新技术,如并购了专职制造气囊所用材料的美国泰特拉公司(Tetra),耐克运用该技术生产的减振系列运动鞋为公司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创造了辉煌。

2、阿迪达斯

阿迪达斯在发展早期就将产品技术创新作为开拓市场、提高品牌度的动力。阿迪达斯的创始人达斯勒不但是位体育爱好者,也是一位推崇工艺、品质、热衷于创新、出生在制鞋世家的企业家和发明家,阿迪达斯运动鞋制作工艺中的许多技术突破都是由他实现的,他先后共获得了700项技术,是国内外运动鞋制作领域的先驱。

阿迪达斯国内外有三大研发中心,科研人员达1500多人,2010年,阿迪达斯的研发费用达到了1.02亿欧元,占净销售额的0.8%,占总运营成本的2%。

阿迪达斯抓住研发和销售这两大附加价值的环节,生产制造则以社会化分工解决,整个企业没有一名生产工人,但却拥有全部产品的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

2003年,阿迪达斯公司建立了“大众定制”系统,可以根据顾客脚的不同情况、个人喜好和要求设计特别的鞋,这使阿迪达斯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位。阿迪达斯还尝试用互联网和消费者互动,从终端消费的环节建立反向信息流,帮助设计研发人员更准确地了解市场。2011年,阿迪达斯研发的重点是个性化定制和数字体育产品。

二、国内体育用品企业的研发情况

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国内一些经营状况较好的、实力较雄厚的体育用品企业也开始逐渐重视并加大研发投入,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1、361°

361°总裁丁伍号曾表示:“要组建国内外级的产品研发平台,打造立足国内外市场、具有国内外化视野的研发团队,构建科学系统的产品研发体系,这不仅仅是361°产品升级的需要,更是361°实现产品附加值及品牌核心价值升级的需要。”

2010年9月,361°在广州成立了设计研发中心(亚洲),包括精心打造运动产品实验室和人体工学实验室。2011年3月,361°又与北京服装学院合作成立了“361°北京服装学院高性能运动服装设计研发中心”,在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培育创新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开拓了新的途径。

2、李宁

李宁在运动产品研发以及运动科学和工程技术应用方面一直在国内保持出众地位。1998年,李宁在广东佛山建成了行业内亚洲出众、中国的设计开发中心。2002年9月27日,李宁与国内外纺织品牌“杜邦”正式结成“品牌伙伴”,加大了对莱卡及其它创新纤维产品应用的广度与深度,提升了中国体育用品的科技含量。2004年李宁在香港建立研发中心,与香港、国内外专职机构及大学开展合作,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体育科学系。因为中国人或亚洲人的足型和西方人不同,香港研发中心从华东、华北、华南和西部地区抽取足型样本进行研究,在建设了“中国人足型数据库”。

2008年1月,李宁在美国俄勒冈州建立设计研发中心,致力于研究面向美国和美洲的市场。2008年3月,李宁与米其林合作,主要研发高性能运动鞋。2008年11月,李宁在北京建立运动科学研究中心……李宁的种种举措表明,未来体育用品的竞争将是新产品研发的竞争。

李宁创业故事1000字

李宁是中国的著名体操运动员,退役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了自己的运动服装品牌,通过这件事,告诉人们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中国李宁创业故事分享

李宁以及香奈儿这两个品牌名有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名字本人在他们创建品牌之前,名气已经很大了。

李宁不用说,是我国的著名体操运动员。

香奈儿在1910年经营女装帽子店,凭借自己的手艺,在当时的贵族圈里已经很有名气。

他们后面做大生意、创业用自己的名字更为有影响力。

我们普通人创建品牌使用其他名字,是因为我们本人没有知名度。

我如果是家喻户晓的明星,我会考虑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当然一个公司可能有很多股东组成,公司的名字是董事会决定的。

并不是其中一个股东可以决定的。

目前,越大的公司越不可能只有一个老板,往往都是有董事会组成。

中国李宁创业故事的启示

1.改Logo换口号破坏熟悉感

2008年北京奥运会,李宁凭借点火仪式的营销活动,以及在体操、跳水、射击和乒乓球的赞助投入,成功对阿迪实现戏剧性的“反杀”。据某市场调研公司调查,在运动服饰行业中,李宁被认为是奥运会赞助商的认知率,比真正的金主阿迪达斯高14个百分点。乘着北京奥运东风,李宁在2009年超越阿迪,重新坐上中国运动品牌第二把交椅。

成功复仇阿迪,成了李宁赶超耐克信心的催化剂,于是同年对品牌进行全面重塑,确定了国际化和高端化发展战略,随后便下了第一步错棋:把“松鼠尾巴”式的Logo,改成了“有时尚感的人字形”;“一切皆有可能”的slogan,变成了国际化的“Make the change”;产品线全面对标耐克,几乎砍掉了单价299元以下的产品。

走高端战略本没有错,李宁错就错在时机选择不对。李宁刚借奥运东风打响名号,还没能在消费者心中完全建立品牌心智,就匆匆忙忙改标志换口号。好比你刚认识的一个人,还没有记清楚她的名字,就飞去韩国换了个脸。长相是比以前更漂亮,但你必然会时常困惑:“这是那个谁吗?”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李宁又将公司口号换回“一切皆有可能”。

另外,李宁为了制造轰动效果,在换标发布会前夕才通知工厂。原先刚下生产线的产品,一夜之间成了旧版存货。这些库存让李宁经销商倒腾了好几年,而李宁公司也因管理失策,2012年-2015年总共亏损了31亿元。

李宁创业故事的启示

服装行业正在不断做新的突破。新的一年,服装行业又会有哪些变化趋态?

2023年服装行业最火的是什么?也许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长串事件:中国李宁走上时装周、李佳琦薇娅直播大火、Forever 21宣布破产、优衣库联名KAWS系列三秒抢空、拉夏贝尔关闭2400家门店、富贵鸟破产……

2023已来,“新零售”的提出、“Z世代”的崛起、5G技术带来的机遇……服装行业正在不断做新的突破。新的一年,服装行业又会有哪些变化趋态?

对此,小楚有自己的解读:新用户带来新消费形式

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服装消费市场之一,95后、00后消费能力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消费的主力军和引领者。这一代人也被称为“Z世代”,是消费的新用户群体。

Z世代的父母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较高,他们从小生长在优渥的家庭环境中,所以他们敢于花钱。在消费观上,Z世代有不同的理念:

一是消费更具有社交属性。他们喜欢通过小红书这类的社交媒体购买商品,如果好用也会主动向亲朋好友推荐,所以社交欲望强烈,分享意愿较高,品牌传播力强;

二是愿意为人设买单。Z世代接触的东西,随意穿着的衣服鞋子,都在向周围的人传达一个信息: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AJ不是鞋,是Z世代年轻人的名片”,它本身就带有了潮流和文化价值的内涵。

三是花钱看心情而定。很注重当下的体验,有时候很喜欢了不管价格高低都会买单!

消费群体转向年轻化、个性化,为服装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023年,品牌应准确把握Z世代的消费喜好和需求,打造基于互动场景的、具有品牌特征的社交式消费模式。

下沉市场消费潜力巨大

下沉市场指的是三线以下城市、县镇及农村地区的市场。现有的一二线城市消费人数和消费能力已经趋于饱和,在没有强有力的刺激下,很难出现爆炸式的增长。

未来几年,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的客户将是各大平台疯抢的主要对象。

下沉市场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和能力:

一是小镇青年与一二线城市青年相比,生活成本低、压力小,可支配收入更高,而且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他们将释放更大的消费潜力;

二是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变化。线上资源类型多元、内容丰富,促使小镇青年向大城市看齐,愿意将钱花在提升生活品质的产品上;

三是支付方式不断创新,电商平台发展成熟,拓宽了购物的交易渠道,线上线下消费齐发展。

小镇青年作为“有钱有闲有追求”的典型群体,生活、消费和娱乐方式已经逐渐向一线城市看齐,成为服装品牌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

势如破竹的国潮态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文化认同感、文化自信感越来越强,我国的国际地位极大提升,在世界上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在此背景下,国潮迅速崛起。

线下,李宁、波司登、鄂尔多斯等服饰品牌以“潮牌国货”进军国际时尚圈。线上,天猫“国潮来了”推出的故宫口红、青岛啤酒外套、大白兔X气味图书馆联名款香水等都让人耳目一新,均上线秒售罄,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度。

从美食饮品到服装美妆,从电影电视到文创周边,“国潮”受到年轻人的青睐,2023年,它将继续成为我国消费市场上最具话题度和关注度的现象之一。

而且,Z世代消费群体本身成长在改革开放时代,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非常强。国潮品牌既时尚又能表达态度,还凸显了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的回归,击中了他们的心理,将收获更多的新生代消费群体。

直播带货回归理性

如果说2023年的双11和往年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大概没有女生没听过李佳琦的那句:“所有女生,三,二,一,买它!”

双11当晚,有近10万个直播间不眠不休地直播带货,以李佳琦和薇娅为代表的头部主播直播间观看人数在3682万和4310万。

然而,直播带货大火,也显露出不少弊病:直播售价、退货率高;头部主播议价能力较高,不少商家是亏本清货;部分用户开始审美疲劳了。

2023年,5G会给短视频带来下一个小高潮,直播带货会成为常态,人人都是主播,人人都能带货。同时,人们已经没有了新鲜感,冲动消费会越来越少,因此直播带货将回归理性。

未来,直播带货并不会作为一个独立的商业形式继续存在,而是作为品牌价值链条上的一环,成为商家营销的触点,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了解品牌。

对于商家来说,回到用户端,打造质量过硬价格合理的产品,服务好用户才是一切的根本。

私域流量作用显著

什么是私域流量?私域流量就是自己建立一个池子,与那些对你感兴趣的用户建立直接关系,方便随时触达用户,强化用户关系。

其实,所有的会员系统都是私域流量的基本形式。对于服装行业来说,把核心用户沉淀到自己的流量池,实际上就是做用户深度管理。把目光集中到老顾客的身上,通过会员制度激励他们重复购买和传播裂变。

前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得益于巨大的人口红利。以前做生意,只要选好货从来不担心没有人的问题。

现在,由于计划生育的限制,后续年轻人才的数量逐年骤减,人口红利消失,由增量市场转入存量市场。所以,在「流量少、流量贵、流量假」的前提下,建立品牌的私域流量池十分重要。

私域流量的优点:

一是节约成本。私域流量常见的获得方式包括:微信粉丝群、小程序、公众号等,这些不需要支出高额的费用,甚至完全免费;

二是销售转化率高。在私域流量中,大部分人都是潜在购买者和已经购买的人,对品牌的消费欲望大。

IP力量崛起

2023年6月初,优衣库和KAWS联名系列上市之日,消费者钻卷帘门,百米冲刺进店,十分钟售卖一空,模特展示服装被扒,不可谓不疯狂。

苹果手机领先的科技、精致的工艺、极致简洁的设计、人性化的软件和硬件使用感受等等得到了一致认可,无论男女老少,国外国内,大街上几乎随处可见。

这些都是IP的力量。纵观国内,格力的“品质”、农夫山泉的“天然”、“中国李宁”可谓人人皆知。

IP可以是一个标签,一个品牌基因,一个卖点,甚至是一个人。品牌如何触达更广泛的人群?

打造专属的IP,触达消费群体,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从而为品牌买单。

2023年,打造有价值的IP,通过一个引流能力强大的流量入口给品牌带来巨大回报,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企业战略。

渠道纳米化

过去,品牌渠道规模大且形式单一,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渠道纳米化将成为一种新形态。

渠道纳米化,简单地说就是商品的售卖渠道正在从永辉、天猫这样的大型购物平台,向更加细小、更加多元的渠道上分流。

截止2023年年底,瑞幸直营门店数达到4507家,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与星巴克不同,瑞幸咖啡在大型商圈、写字楼、社区等场所设有4类门店:快取店、外卖厨房店、优享店和旗舰店,匹配不同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1月8日,瑞幸宣布智能无人零售战略,推出无人咖啡机“瑞即购”和无人售卖机“瑞划算”,将覆盖办公室、校园、机场、车站、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和社区等各个场所,并和现有的瑞幸门店网络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瑞幸疯狂铺点,就是为了布局多元化渠道,接触到更多的消费人群。

新一轮消费升级更加多变、多元、多维,行业的变化是挑战,更是机遇。2023年,我们会进一步和大家讨论这些新趋势。

未来已来,你做好准备了吗?

李宁创业故事从106块金牌到110亿身价

李宁被誉为“体操王子”,他身上发生了许许多多坎坷的故事。 以下分享一些关于李宁的励志故事:我是李宁,我有一颗冠军的心!

  1988年9月,韩国汉城奥运会上,被誉为“体操王子”的李宁,先在吊环比赛中挂了脚、后在跳马比赛中摔了个腚墩。这次,他败得很惨,并就此终结了辉煌的运动生涯。但谁也没想到,这次失败却开启了他征战商界的人生,并创造出一个伟大的运动品牌——“李宁”。

  【伟大的失败】

  1963年,李宁在广西来宾一个普通教师家庭中出生。他7岁练体操,17岁进国家队,18岁(1981年)拿下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三项冠军,19岁(1982年)横扫世界杯体操赛夺得全部7枚金牌中的6枚,创造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开启了自己的“开挂”人生。

  不过,李宁坦言自己并不是“乖孩子”,拿弹弓打灯泡、爬高楼掏鸟窝、偷偷谈恋爱都干过。好在这没有影响到李宁继续爆发出超人般的实力。

  1984年,在新中国首次参加的洛杉矶奥运会上,李宁独得3金2银1铜,一人拿了中国奥运军团奖牌总数的五分之一,顿成举国仰慕的大英雄。

  回国返乡时,广西南宁全城轰动,李宁站在敞篷车上光耀巡城,所到之处掌声、欢呼声、鞭炮声震天动地。王者归来的无上荣耀,就这样猝不及防地降临在这个年轻人身上。

  整个李宁时代,他共获得14个世界冠军、合计106枚国内外重大比赛金牌,被誉为“体操王子”。他的战无不胜成为传奇,以至于人们对于他的浑身伤病和退役申请完全无视,只求他能在汉城奥运会上将神话进行到底。

  在那个荣耀激荡的年代,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大于一切,李宁不想也不能背负临阵脱逃的罪名。但体操是碗青春饭,在汉城奥运会的赛场上,“年事已高”的体操王子在吊环上意外挂脚;跳马比赛中,他落地又摔了个腚墩。大失水准的表现令人大失所望,李宁却在电视镜头上,微微一笑地站了起来。

  嘲讽和谩骂铺天盖地而来,李宁的“谜之微笑”被误解为对比赛“不在乎”。

  当年,国人对金牌的热望远大于对运动员的宽容与谅解。从汉城回到北京,李宁在机舱里等所有的人都离开后,才仓皇离去。他远离接待大厅的欢呼簇拥,偷偷地走了一条灰色通道,但依然被机场工作人员认出,揶揄一句“哪里不好摔,跑那摔去了”,这让李宁倍感凄凉。

  好在通道尽头,一个守候已久的男人正抱着一束鲜花,真诚、热烈地欢迎着李宁的归来。

  他叫李经纬,是广东健力宝集团的老总。这是个未经严格考证的细节,但人们却极其乐意相信这个打动人心的故事。

  多年后人们才会发现,如果没有李宁汉城之败,或许就永远不会诞生“李宁”这个伟大的品牌。

  【创“李宁”】

  从体坛英雄变成民族“罪人”,李宁心灰意冷。1989年,李宁正式退役。国家对这位伟大的冠军依然充满敬意,给出了体制内的好安排,让他在广西体委副主任和国家体操队教练中任选。但李宁却去了广东三水,投奔了经营乡镇企业的李经纬。

  成功的企业家有一点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敢冒险。

  李经纬是中国现代商业史上一位传奇人物。他当过三水县体委副主任,后被人排挤到县里的酒厂当厂长,靠着一份含碱性电解质的运动饮料配方,捣鼓出了健力宝。李经纬不是池中之物,豪气冲天地借钱赞助奥运会,让健力宝得以名震中国。这个名不见经传乡镇企业,当年产值就从90万暴增到5000万。

  李经纬是李宁的“死忠粉”,他热切盼望李宁能加入健力宝。顶级运动员退役后不是当教练就是当官,李经纬的建议,却给出了另一条可能的财富自由之路。李宁也被李经纬的商业传奇所打动,两人就此成为知己和商业伙伴。

  1989年5月,李宁顶着舆论的质疑,正式加盟健力宝。

  健力宝以极其隆重的聘任仪式欢迎这位世界冠军。李宁担任“总经理特别助理”,负责公关宣传、市场策划、筹办运动服装厂等工作。

  凭着天生的直觉,李宁提议为健力宝拍一个极富体育动感的广告,并由他亲自出演。于是,健力宝在央视砸下60万的天价广告费,一经播出,再次引发轰动,当年健力宝的销售量又猛增了3000万元。

  健力宝的生意如火如荼,李经纬催着赶紧将服装厂上马。李宁的名气够大,厂子拉到了新加坡的投资,“李宁牌”得以创立,主营运动服装,由李宁出任总经理。但李宁对这个品牌名称相当纠结:汉城兵败还是心头隐痛,从吊环上摔下来已被千夫所指,再这么张扬做生意,人们会怎么看?

  但李经纬却坚信,“李宁”这个冠军名字就是笔巨大的财富。用“李宁”的理由极其充分,那就是“爱国”。健力宝的梦想,是要让中国运动员喝上国产的运动饮料;而“李宁”的使命,就是让中国运动员穿上国产的高档运动服。这样,中国人才能有尊严、有底气。

  不过万事开头难。李宁公司第一次订货会,大家给面子过来看,却没人订货。李宁则整天冥思苦想着,怎样才能把品牌打出去?

  好机会很快来了,那就是北京亚运会。

  【亚运争夺战】

  1990年8月,雪域高原之上,李宁身穿雪白的“李宁”运动服,从藏族姑娘达娃央宗手中接过了亚运“圣火”。这个神圣的经典时刻,通过电视定格在无数中国人的心中。

  为了拿到亚运会的火炬传递权,李宁想破了头、磨破了嘴。

  当时,筹办亚运已有了商业化运作的意识。火炬传递权的竞争相当激烈,国家体委报价300万美元,日本的富士、韩国的三星都极有兴趣,但李宁只拿得出250万。无奈之下,李宁找到国家体委,谈起自己的创业梦想,说起在领奖台穿“洋品牌”的耻辱,聊到“唯利是图”的尤伯罗斯——即便是那个拿奥运卖钱的美国人,都特意把奥运火炬的传递权保留给了本国企业……在那个体育商业化还不浓郁的年代,李宁的真情打动了国家体委,为国人品牌争取到了这次机会。

  于是,在亚运会长达一个月的圣火传递中,“李宁服”如影随形,25亿中外电视观众得以耳闻目睹。亚运会一结束,李宁公司就收到1500万的订单,开始飞速成长。

  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到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中国奥运军团上台领奖就没穿过其他牌子的衣服,“李宁服”成了标配。特别是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李宁”的“中国龙”主题领奖服和蝴蝶鞋,被誉为“最佳领奖装备”。

  90年代,“李宁”如入无人之境,几乎每年100%地迅速成长。但很快,有人要李宁果断地干一件“忘恩负义”的大事——脱离健力宝。

  【“李宁”单飞】

  1994年,李宁在北京偶遇首都经贸大学的教授刘纪鹏。这个“中国股改第一人”一针见血地告诫李宁,要是不脱离健力宝,今后要出大事。

  原来,李宁公司是健力宝的全资子公司,而健力宝又属于广东三水市政府,完全是国有资产。这样说不清的产权关联看似没问题,企业做大后,就会有扯不清的恩怨。这番指点在今天看来一清二楚,但在当年,算得上远见卓识。

  对此,李宁极为犹豫。这么做,会不会对不起李经纬?算不算忘恩负义?刘纪鹏听着反而急了,他甚至激动地表示,可以自己代表李宁找李经纬去谈。

  然而,李经纬听罢,完全支持李宁自立门户。当年年底,在做出股权和品牌调整后,李宁公司顺利脱身。李宁以现金形式,分4次赎回了健力宝持有股份,李经纬甚至没要应有的投资回报。

  显然,李宁是值得李经纬羡慕的,从此有了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公司。但作为商业恩师的李经纬,却没有跟李宁一样完成单飞的决断,终因健力宝股权之争含恨而终,成为企业家中的一大悲剧。如果当年没有刘纪鹏,没有这次断然单飞,最终李宁又会遭遇怎样的结果?谁都无法预料。

  【李宁隐身】

  2004年6月28日,淡出公众视野多年的李宁,突然出现在香港联交所。这一天,李宁公司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股票一开盘就受到资本市场热捧。

  李宁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肌肉健硕的清纯少年,而成了两鬓泛白、一脸沧桑的中年人。他不得不帮人们重新定位:“我是一个有着14年企业经营史的企业家,请不要再把我看作一个明星偶像。”

  1996年,脱离健力宝的李宁将公司总部迁到北京。当年,就创下了6.7亿销售额的历史纪录。但很快东南亚金融危机袭来,公司的成长停滞。李宁深感自身知识的不足,决意去北大读书,公司则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自己淡出日常管理。

  李宁的理念是:做企业,一个人成不了大事,一定要请到优秀人才加盟,把企业变成大家的事业。

  而在李宁公司,陈义红和张志勇就是李宁心中的“优秀人才”。

  陈义红是李宁公司的元老,他当过兵、有雄心、冲劲足,极具狼性气质,与温和谦让的李宁互补鲜明。

  最典型的就是,李宁不会追着人要账,但陈义红能。

  陈义红将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着名的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就在他主持时期确立。但到了2001年,陈义红与李宁在经营理念上产生分歧,便将总经理交给张志勇,自己准备挂冠而去。作为可以一块喝酒拍桌子的老友,李宁没有让陈义红离开。在获得了意大利品牌Kappa的特许经营权后,李宁将这块业务交给陈义红打理,最终成就了这位“时尚运动教父”的事业。

  而张志勇接手公司后,更感受到李宁罕见的“放权”。作为总经理,他与李宁大概两个月见次面,平常联络则是发邮件、短信。即使是商业并购这样的大事,也通常是张志勇做主。李宁除了一年四次的董事会和年底的战略执行会议外,不会过问公司的具体事务。

  李宁的淡出,是基于企业职业化运作的考虑,特别是不要被自己的声名所累。而他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到一个运动员教育基金上。中国每年有大量没得冠军的运动员退役,他们的生计怎么办?李宁便筹划了一个基金,送他们去国外培训、当教练、谋出路,甚至进行个人财富规划。由于事业上了正轨,他觉得这事比经营公司更重要。

  而对李宁公司的员工来说,董事长成了个“神秘人物”,大家只能公司年会上一睹风采。公司内部还有个流传甚广的趣闻:

  一天,一个头顶微秃、两鬓灰白的中年人走进公司,却被前台小姐拦住了。“我就在这里上班!”李宁不得不尴尬地解释道。

  李宁的眼光显然不错,张志勇将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条。2003年李宁公司营业额突破了10亿瓶颈,并在2004年6月顺利上市,李宁身家也开始飙升,到2011年更达120亿的顶峰。

  下海搏击的体育明星并非少数,但像李宁般取得如此巨大商业成功的,世界范围内屈指可数。李宁则依然告诫自己:成功只代表过去,未来要从头开始。

  然而,一场极其残酷的商战已拉开了帷幕。

  【鏖战奥运】

  2004年的一天,张志勇悄然准备好了2008年北京奥运赞助的竞标书。为防泄密,他在去往北京奥组委之前,才和李宁一块,哆哆嗦嗦地在标书上写下一个天文数字。

  随后,李宁亲自提着标书箱,走进了北京奥组委。

  李宁和张志勇其实是在豪赌,赌再过4年,公司就有能力付得起这笔天价的赞助费,而竞标时李宁公司还未在香港上市。他们的底气来自于对北京奥运的信心,在家门口办奥运,怎么能让中国运动员穿“洋品牌”呢?

  但事实证明,李宁错了。这已经不是1990年的激情年代,商业法则已取代了一切。

  最终,财大气粗阿迪达斯以13亿报价击败所有对手。这意味着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将身穿阿迪达斯的领奖服登台领奖。

  毫无疑问,李宁公司遭遇了一次“滑铁卢”。好在,还有个“B计划”。

  “李宁”迅速与央视体育频道签下协议,在2007—2008年播出的体育赛事节目中,主持人和记者出镜,都要身穿“李宁”服饰。这意味着,只要是通过电视看北京奥运的观众,都能看到“李宁”的Logo映入眼帘。而主持人和记者的曝光率,显然远高于运动员。这个策略,巧妙规避了“奥运知识产权”的排他性壁垒,以一种极低成本拥抱了北京奥运。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但是,这种“擦边球”很快引发了阿迪达斯的警觉。为了维权,阿迪达斯和北京奥组委联合发起了“反隐性营销”。最终较量的结果是,“李宁”的标识,竟从央视主持人的身上消失了。

  对此,李宁公司已无可奈何。但,人算不如天算。

  阿迪达斯千算万算,算漏了李宁公司拥有一位伟大的世界冠军。很快,在全球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李宁将代表13亿中国人点燃奥运圣火,所有的机关算尽全部燃烧在举世瞩目的沸腾当中。

  2008年8月8日,作为奥运火炬的最后一棒火炬手,李宁在鸟巢的高空之上,脚踏祥云、绕场一周,于万众仰望中点燃了北京奥运主火炬。激情和梦想在这一刻燃烧,全世界的人们被这一空前绝后的创意打动,并牢牢记住了“Li-Ning”。没人关心他当时穿的是不是阿迪达斯赞助的衣服。

  时间永远定格在李宁“飞天”的辉煌时刻,品牌和赞助商争夺战的结果也因此“扑朔迷离”。外界都以为“李宁”才是北京奥运的赞助商。有外媒评价,这或许是奥运史上最成功的一则免费广告。

  当然,李宁严肃地阻止了公司希望将其商业化的诉求。虽然这无可厚非,但李宁认为,他是代表全体中国人民和运动员去点燃圣火,而不是代表李宁公司。

  然而,这无法阻止李宁公司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大赢家。2009年,李宁公司完成83.87亿销售收入,一举反超阿迪达斯,成为中国市场第二大运动品牌。

  而一掷千金的阿迪达斯原本想挟奥运之威超越耐克,没想到过度乐观导致货品积压,结果被李宁反戈一击。

  阿迪达斯的溃败,给李宁公司造成了一种错觉:国民消费心理正日渐成熟,人们已不再盲目追求“洋品牌”。

  如此这般,李宁公司已难掩重新成为王者的雄心,决心再度放手一搏。

  世事难料,大错就这样在雄心勃勃的激流勇进中猛然铸成。

  【风云突变】

  Logo像耐克,口号像阿迪,有人曾这样调侃“李宁”的品牌。但在2010年6月30日,李宁公司决定改变这一切,发布全新的Logo和口号。Logo将原有的L断开,线条更为有力;口号也由Anyt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变成了Make The Change(让改变发生)。

  大部分人对此莫名其妙,新Logo、新口号似乎并不动人。通常只有走投无路的品牌才会更新Logo和口号冒险一试,风头正劲的“李宁”大动干戈,不知意欲何为?而在李宁公司看来,刚完成对阿迪达斯的超越,很有必要趁热打铁加把劲,借着“换脸”重塑“国际化”品牌,以更激进方式完成对耐克的超越。

  事后看来,这是个昏招。但深入情境,局中人发起这场大变革,却又情有可原。

  竞争的现实依然残酷。借助北京奥运,“李宁”得以超越,各大体育品牌同样大幅增长。耐克、阿迪占据高端,安踏为首的福建“晋江系”横扫低端,Kappa为首的运动休闲快销品牌又异军突起……这让卡在“中端”的“李宁”凸显尴尬:论运动专业性,不敌耐克、阿迪;论性价比,不如“晋江系”。定位的模糊,直接导致了消费者的困惑。

  品牌老化,也是个大问题。

  2007年,李宁公司曾发起一项市场调查,结果显示,“李宁”的实际消费人群年龄偏大,以60、70为主;

  而年轻的90后,感觉“李宁”不够“酷”。相比之下,个性鲜明的耐克和阿迪更受年轻人喜爱。在展望未来时,“李宁”品牌已感乏力,于是品牌重塑、Make The Change成为必然选择。

  但刚刚撑过奥运大战的李宁公司,犹如一辆磨损严重的赛车,本应将产品、渠道、营销全面整顿,却又加满了油,期望靠着疯狂加速再战一程。结果,一场不期而至的风暴席卷了一切。

  【大衰败】

  北京奥运开幕式上,本身有恐高症的李宁紧咬牙关,完成了点燃圣火的“国家任务”。有人曾问他在空中想了些什么,他的回答是:“别掉下来!”

  2010年12月,李宁公司一公布2011年二季度产品订货会情况,便引发了股票暴跌。10天内,50亿港元市值蒸发。由于品牌重塑、成本上升,李宁公司在一年内三次提价,导致订货数量下降,500多个低效经销商关店,成为一场大危机的导火索。

  很快,所有体育品牌都陷入存货积压的困境。大家忙着疯狂关店、断臂求生,李宁公司的形势尤其严峻。2012年,形势急转直下,效力20年的CEO张志勇最终引咎辞职。为挽救危机,李宁引入美国私募基金TPG(德州太平洋)的战略投资,与TPG合伙人金珍君共同执掌公司。

  金珍君的商业履历堪称神奇。他曾执掌韩国戴尔,在行业整体下滑的4年内,令其业绩暴增10倍;2009年又拯救达芙妮,使其股价上涨4倍、利润翻番;此后又带领广汇汽车快速成长。有这般起死回生的战绩,李宁显然希望这个“救世主”能力挽狂澜。

  金珍君入主后,惊讶于李宁公司长达15个月的产品周期,库存更是积重难返。为完成拯救使命,李宁、金珍君一起定了个“狠招”:耗资18亿元进行渠道回购,以支持经销商清理库存。

  这是一次代价极大的“刮骨疗毒”,当年李宁公司的亏损就高达19.79亿,门店关掉1800多家,股价从20多狂跌到4元,近乎一场大崩溃。

  但在金珍君看来,如此“猛药”值得一试。粉饰财报毫无意义,只有改善供应链、清除存货后,李宁公司才能重获新生。

  李宁性格温和,却永不言败,即便在最困难、最具风险的时刻,依然有放手一搏的勇气。

  面对史无前例的危局,他并未保守求稳,反而更加激进。2012年5月,李宁公司以5年20亿的价格,签下CBA联赛主赞助商;10月,以10年1亿美元签下NBA超级巨星韦德;12月,启动耗资18亿的“渠道复兴计划”。三大手笔花费近50亿元,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不过,高举高打、大笔花钱的同时,李宁公司依然深陷亏损泥潭。

  拿下CBA固然明智,但“李宁”每年4亿的高价,与之前安踏每年仅4000万的价钱相比,显然吃了大亏;天价签下韦德也值得再考量,韦德同款限量球鞋售价过千,相对耐克、阿迪达斯,性价比明显不够,加上球鞋工艺复杂、代工厂不给力,很多消费者竟然拿不到货,结果错失了大好的营销良机。于是,2013年又亏3.92亿,2014年再亏7.81亿。

  自创业以来,李宁从未遭遇如此危机,批评和负面报道蜂拥而来,令这位伟大的冠军倍添痛苦,甚至一度深感超出极限。

  2014年11月,被寄予厚望的金珍君也未能挽救李宁公司,悄然卸任。面对着2014年7.81亿的亏损,两鬓斑白的李宁踌躇满志地承诺:2015年将倾尽全力,带领公司重回盈利增长的轨道。

  【冠军的心】

  世上没有“救世主”,人们期盼着李宁来挽救“李宁”。唯有他亲自出山,才能唤醒公司在创业时代固有的激情和斗志。事实证明,这是唯一行得通的方法。

  虽然李宁公司以前是中国体育行业的霸主,但外人看来,“李宁”狼性略显不足。这缘于李宁宽厚的长者之风,他即便有不同意见,都不会直接说“No”,而是会用商量的态度来劝说。此外,他很在意为员工创造宽松的环境,薪酬上更显大度:即便在2012的巨亏之年,员工的人均福利支出都高达20万,这远高于一般民营企业的薪酬标准。

  如今,李宁直接出任CEO,公司士气为之一振,经历了骨干“离职潮”后,人心重新凝聚。“就要创始人回归才对”,人们对“李宁”重新燃起了希望。

  正式出山之前,李宁公司便宣布重启口号“一切皆有可能”,引发昔日粉丝的强烈共鸣。接着,李宁开通新浪微博,全面开启“互联网+”战略。人们突然发现,这位年过半百的“吃瓜老李”,转瞬就变成了爱刷微博的潮大叔,卖萌、写鸡汤、玩Cosplay样样皆能,一年疯狂吸粉200万。李宁粉丝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昵称“柠檬”。

  “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要靠科技”的李宁,很快拉着小米,推出带芯片的智能跑鞋,赶上了智能穿戴和“跑步热”两大风口。这种鞋,跑完步可以用手机app看分析,监测距离、配速、路线、卡路里消耗等情况,让“柠檬”们爱不释手。

  最重要的是,“李宁”的营销战略回归到价廉物美的道路上来。即便是最新款的智能跑鞋也分为399元、199元的高低款,大部分产品价格亲民,不再追求曲高和寡的“国际范”。人们纷纷评价,“吃瓜老李”越来越有互联网思维了,甚至打造出“赤兔”这样的爆款,一年单款在网上就卖出了40万双。

  开微博后,李宁有了更多惊喜。他的初心就是与更多人直接交流,获得信息反馈。有人直接跟他说,你要做便宜点的、大家都能买得起的鞋,于是做到了战略回归;有人对真正专业篮球鞋的“整体紧绷性”提出异议,普通人不是运动员,不会天天练,太紧绷了受不了,希望鞋子舒适点。这让李宁也脑洞大开,就此归纳出一个新的市场定位——业余的专业,也就此推出更多适合大众体育的产品。

  当然,沟通中也有骂李宁的、不友好的。李宁的态度是,心有光明,保持乐观:“中国需要一代代不断向前走,新一代更需要有新一代的价值和表现,我相信他们!”

  就这样,年过五旬的李宁亲力亲为,在公司的存亡时刻,终于爆发出果决的英雄本色。两年来,他亲自巡视专卖店,经常开会连轴转、加班到凌晨,没有了双休日。由于公司处于危机,所以时刻都不曾懈怠。即便如此,李宁依然觉得:“辛苦却能够把事情做好,那是最大的幸福。”53岁的李宁都这么努力,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拼!

  就这样,李宁公司神奇地恢复了增长。2015年净利润1430万,首次实现扭亏为盈;最新的2016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净利润增至1.13亿元,已经彻底走出了危机的泥潭。

  李宁再次以成就证明自己的商业才华。他鲜有商界英豪们惯有的精明与算计,却充满了对体育梦想的真诚追求和商道智慧。哪怕年过半百,李宁仍然拥有最年轻时代的勇气、梦想和激情。正如体育赛场上那句名言一样: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都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

李宁创业故事200字

1、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他的关怀。

  3、使用双手的是劳工,使用双手和头脑的舵手,使用双手、头脑与心灵的是艺术家,只有合作双手、头脑、心灵再加上双脚的才是推销员。

  4、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攀爬的。

  5、竞争颇似打网球,与球艺胜过你的对手比赛,可以提高你的水平。

  6、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7、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8、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9、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10、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

  11、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12、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14、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15、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

  16、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17、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

  18、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9、成功的法则极为简单,但简单并不代表容易。

  20、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1、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22、积极者相信只有推动自己才能推动世界,只要推动自己就能推动世界。

  23、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4、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25、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6、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27、环境永远不会十全十美,消极的人受环境控制,积极的人却控制环境。

  28、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9、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

  30、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31、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32、“创”业,其实就是找别人想不到的,或做别人没做准确的事情。——kining

  33、阿里巴巴在路上发现小金子,如果不断捡起来,身上装满的时候就会走不动,永远到不了金矿的山顶;还是不管小金子直奔山顶。——马云

  34、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35、不是每句“对不起”,都能换来“没关系”。

  36、创业就应该做一件天蹋下来都能够赚钱的事情。——李嘉诚

  37、创业不同于炒菜,不可能等所有的配料都准备齐之后才开火做饭。

  38、不要控制失败的风险,而应控制失败的成本。——Robert·A·Cooper

  39、必须要有速度,不能像烧开水那样,10度、20度……没有人给你时间。——徐立华

  40、办成改革的产物,而不是改革的对象。——陈慕华

  41、按预算的125%准备资金,创业开始后,会有许多超出预算的地方。

  42、初次做生意的人要慎重考虑,他们普遍都有浪漫主义情怀,今后的坎坷会将他变成团队中的定时炸弹。

  43、互联网行业的创业往往是苦尽甘不来的,要随时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人才和资金是所有创业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张本伟

  44、创业其实首先就是创新。我们要有一个真正创新的点。这个创新的点,并不是你随便想出来的一个小窍门或是比较有意思的想法,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当你有了创新点后,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你的能力或是企业的能力与创新相结合。

  45、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46、财富是猫的尾巴,只要勇往直前,财富就会悄悄跟在后面。——王志东

  47、不要说没体力,不要说对手肘子硬,不要说球太滑,你只需做好基本功。就算对手难缠,就算他小动作多,就算他嘴里不干净,你只需做好基本功。——李宁

  48、创业前的准备,创业过程中的坚持都至关重要。

  49、创业要找最合适的人,不一定要找最成功的人!——马云

  50、当别人开始说你是疯子的时候,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51、回头看我的创业历程,是不断寻找、不断纠正的过程。——吴锡桑

  52、登高莫问顶,途中耳目新。——潘刚

  53、等待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什么事也不做空等,一种是一边等一边把事业向前推动。——屠格涅夫

  54、互联网像一杯啤酒,有沫的时候最好喝。——马云

  55、互联网上失败一定是自己造成的,要不就是脑子发热,要不就是脑子不热,太冷了。——马云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创业史李宁静(中国李宁创业故事)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baikezj.com/a/650675896b551a685702651a.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