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

作者: 百科知己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74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揭秘——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相关文章:作为长期列入初中历史教科书的著名文物,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之说广为人知。这种说法到底是否真实?图: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于1965年在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我们先来看下负责此次发掘的文物工作队当年撰...

作为长期列入初中历史教科书的著名文物,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之说广为人知。这种说法到底是否真实?

图: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于1965年在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我们先来看下负责此次发掘的文物工作队当年撰写的纪录:

“越王勾践剑一把,置于棺内人骨架左侧,下压铜削一把。通长55.7、身宽4.6、柄长8.4厘米。柄上缠以丝绳,剑格两面有花纹嵌以蓝色琉璃。整个剑身满饰菱形暗纹。靠近格处有‘越下鸠浅(勾践)自作用剑’八个鸟篆铭文。保存完好,刃薄而锋利。”

该纪录对越王勾践剑的描述是“保存完好,刃薄而锋利”,中间未提及“千年不锈”。

据资料显示,最早提出“千年不锈”之说的,应该是陈伯达。1966年4月12日,陈伯达在针对中国科学院的一次讲话中提到:

“要利用电力直接炼钢。我们的方针是发展好钢(合金钢、优质钢等)。我看了越王勾践的剑,两千多年了,还未长锈。许多矿石含有多种成份,现在是先把它们分开,然后又合起来,炼成合金钢。”

1973年,越王勾践剑东渡日本展出。当时的宣传报道中也尚未有“千年不锈”这类说法。

图:1973年8月10日,《人民日报》报道勾践剑等文物赴日展出

越王勾践剑的“千年不锈”正式成为一个学术问题,是在1977年。

具体背景如下,“1977年,为迎接即将召开的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中央决定拍摄一部科教片《古剑》,以反映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激励人们奋发图强,不断开拓创新。据参加了拍摄越王勾践剑的工作人员描述,当年第一次用越王勾践剑划纸,竟然一次划破了二十几层纸,可见该剑之锋利。那么,它是如何铸造与防锈的?摄制组决定将越王勾践青铜剑送到复旦大学做科学析测和研究。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用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对越王勾践剑进行无损伤的科学测定与研究后,终于解开了其铸造与防锈的千年之谜。”

图:关于勾践剑的“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报告

此次报告分析之后,“越王勾践剑采用了硫化表面处理技术”的说法,即开始广泛流传开来。如杨福家在1993年的一次报告中所言:

“结果发现,越王勾践剑与其他黄铜剑(相近年代的遗物)的重要差别是它的铅、铁含量要少得多,尽管中国的铜矿通常含有相当多的铅和铁。正是因为铁少,使得它不易生锈。第二个结果是发现在剑体的黑色花纹和护环上都含有硫,表明中国古代已懂得硫化表面处理技术。这是一项有效的防腐蚀技术。”

勾践剑“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装置图

尽管杨福家参与了当年的“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但上述结论中的“表明中国古代已懂得硫化表面处理技术”,并不能得到当年的分析报告的支持。道理很简单:

1、分析报告仅能证实越王勾践剑的部分剑体表面存有硫,这不能等同于“中国古代已懂得硫化表面处理技术”;

2、分析报告显示,只有剑格正中部位的硫含量稍多,其余剑格边缘、特黑花纹、黑花纹处,仅含微量硫,关键部位如尚能“一次划破了二十几层纸”的剑刃部分,甚至没有发现硫的存在。这意味着它们并没有经过所谓的“硫化处理”。

图:勾践剑的“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报告中的元素成分表

1980年,湖北省博物馆的考古学者后德俊发表论文《越王勾践剑不锈之谜》,揭开了该剑保存完好(但并非完全不生锈)的真实原因:

1、古剑含铅量很低,而作为古剑主要成分的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

2、古剑埋藏的环境比较稳定,与外界几乎处于隔绝状态,且墓坑内充满基本呈中性的积水,水中的含氧量极少。

3、越王勾践剑出土时插在剑鞘中,剑鞘为木制,保存完好,剑身与剑鞘吻合度很高,隔绝了剑身与外界固体物质的接触。

其中,第二点是最主要的原因。论文还披露,只要具备相似的埋藏环境,普通青铜工具也能历时千年仍保存完好:

“1974年在湖北大冶铜录山古矿井出土的大铜斧(其中含铜90.27%、锡6.25%),是生产劳动工具。表面既未经过表面处理,工艺上也不像古剑那样经过了精心制造,由于埋在很深矿井下的淤泥中,出土时虽有些锈蚀,但其表面依然呈现出铜的本色。”

相反,在离开了原埋藏环境后,“越王勾践剑也好,同时出土的其它几把古剑也好,其剑身表面的光泽,现在都不如出土时明亮了。这就说明,在目前的保存条件下,它们的表面已经在缓慢地生锈。”这一现象,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注意,他们担忧此剑“出土近十年来,光泽渐减,长此以往将有生锈之虞”。

关于越王勾践剑表面的硫化物的由来,后德俊亦有解释: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女尸与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出土男尸的分析测试表明,墓葬内的一些有机物(包括尸体在内),在腐烂分解时都有一定量的硫或硫化物出现,勾践剑部分表面硫的存在就是这些含硫物质与该剑表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换言之,这些硫化物并不是什么用来防腐的“硫化表面处理技术”,而是越王勾践剑遭锈蚀的产物。

也就是说,早在1980年,“古人技艺高超使得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这种说法,就已被学术界推翻了。这种说法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甚至出现了“现在的科技水平都无法复制”的谬论,而学术界的意见却未能普及,无疑是因为国人很愿意相信这种说法。许多藏友在收藏过程中都会以藏品的某些特征现在的科技水平无法复制,来武断的对藏品的新老做出判断,也存在着严重的误区,更是给了造假者可乘之机。

01. 民藏鉴宝?轻戳--专家在视频栏目(专家实鉴)中品鉴您的藏品。

02. 作者招募?轻戳--加入藏友作者征稿,获取签约酬金。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揭秘——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baikezj.com/a/647fe195b2d19e7edd0dcf4e.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