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突厥主义是什么意思名词解释(对泛突厥主义正确认识)

作者: 百科知己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92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泛突厥主义是什么意思名词解释(对泛突厥主义正确认识)的相关文章:所谓“泛突厥主义”,就是一种“主张将土耳其、俄罗斯、伊朗、阿富汗、中亚诸国等境内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联合为一体”的极端民族沙文主义思潮。坦诚说,倘若这种思潮与极端宗教思想“兵合一处”,势必会衍生出极端主...

所谓“泛突厥主义”,就是一种“主张将土耳其、俄罗斯、伊朗、阿富汗、中亚诸国等境内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联合为一体”的极端民族沙文主义思潮。

坦诚说,倘若这种思潮与极端宗教思想“兵合一处”,势必会衍生出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活动,给国际秩序和独立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那么问题来了,“泛突厥主义”究竟源自何方?我查了一些资料,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突厥语组世界分布图

1)“泛突厥主义”的由来

1)什么是“突厥学”?

西方学界关于突厥文化的研究,一开始主要集中在语言学领域。1893年,丹麦语言学家汤姆森率先破译了分布在亚洲中部和北部草原地区的的古代突厥文碑铭残片。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与突厥历史和文化相关的学术研究也有了迅猛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突厥学”。

与此同时,“突厥”的“研究范围”也被无限扩大,一度延展至西抵达达尼尔海峡(土耳其海峡的一部分),东至河西走廊的广大地区。

阙特勤碑,正面及左右侧刻突厥文,背面为玄宗皇帝亲书的汉文

2)什么是“泛突厥主义”?

实际上,所谓“泛突厥主义”思潮,是近代西方"大民族主义"思潮的衍生品。

进入19世纪,欧洲相继出现了诸如“泛意大利主义”、“泛日耳曼主义”和“泛斯拉夫主义”等"大民族主义"思潮。

这一理论的拥趸们认为,“使用相近语言、具备相似文化的不同民族,可以合并为一个民族”,甚至怂恿自己国家“(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独立的民族国家”。

1861年,化名为“雷什特”的匈牙利犹太裔学者范伯利(1832—1913),开启了自己的中亚之旅。在游荡了三年之后,他离开中亚前往伦敦。

在为英国当局效力的同时,着手撰写与突厥(中亚)文化相关的著作。

他不仅认为,“所有的突厥族群都属于同一个人种,并可以根据体质特征和习俗,再进行细分”,还在1871年出版的一部作品中提出了“建立一个大突厥帝国”的行动指南。

尽管后来他主动收回了这一观点,并认为“这是一种妄想”。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学说深深影响了一代奥斯曼土耳其的知识分子,最终成为了近代“泛突厥主义”思潮的理论源头。

2)“泛突厥主义”在沙俄的萌芽

在16—19世纪的俄国文献中,“鞑靼人”成为了沙俄境内使用突厥语各族的统称。他们主要生活在伏尔加河流域的喀山、阿斯特拉罕和克里米亚地区 ,居住地也被统称为“鞑靼斯坦”。

从伊凡雷帝(1530—1584)吞并喀山汗国开始,鞑靼人长期遭受着沙俄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为了对抗"泛斯拉夫主义"思潮,鞑靼知识分子们在充分借鉴了欧洲“突厥学的”研究成果和西方“民族自决”理论的基础上,炮制出了"泛突厥主义"。

其中,以克里米亚鞑靼学者加斯普林斯基(1851—1914)的名气最大。

他不仅提出了“在语言、思想、行动上联合起来”的口号,还创办了《我的突厥》、《译文报》等报刊。

积极推销由他本人创制的“介于奥斯曼语和鞑靼语”之间的“共同语”,旨在达成“将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联合起来”的目标。

由此可见,沙俄境内的“泛突厥主义”思潮,本质上是抵抗民族压迫的产物。

位于克里米亚的加斯普林斯基之墓

不过,伴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诞生,“泛突厥主义”迅速失去了市场。不过,逃到土耳其的宣传骨干们,依然继续从事“泛突厥主义”思想的宣传活动。

3)“泛突厥主义”在土耳其的兴衰

进入19世纪,“西亚病夫”奥斯曼土耳其彻底沦为欧洲列强肢解的对象。在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以孜牙·乔加勒甫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们,嗅到了“泛突厥主义”的潜在价值。

近代的土耳其军队

1)“泛突厥主义”在土耳其的兴衰

在这些“泛突厥主义者”中,以孜牙·乔加勒甫最为出名,一度被称为近代土耳其的“泛突厥主义祖师”。

一开始,他主张建立一个“包含所有突厥人的图兰(Turan)”。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成名作《突厥主义原理》中,主动放弃了这一理论。

将之“修订”为“团结所有乌古思突厥人,包括阿塞拜疆、伊朗、花剌子模等与土耳其突厥人语言最相近的突厥人,与土耳其联合起来形成乌古思斯坦”的主张。

另一位“泛突厥主义者”泰金·阿尔普,甚至为濒临崩溃的奥斯曼土耳其,制定了一套“重拾山河”的扩张方案。

简单地说,就是“先夺取从伊斯坦布尔到贝加尔湖和从喀山到蒙古的‘小图兰’”....再征服从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到日本水域,最终建立从北冰洋到西藏高原的‘大图兰’”。

1908年,青年土耳其党上台。出于政治目的,他们开始在国内推行“泛突厥主义”政策。

与此同时,以“土耳其协会”、“突厥祖国协会”、“土耳其之家”为代表的泛突厥主义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

一言概之,在官方的支持和推动下,“泛突厥主义”思潮在土耳其及其邻近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

实际上,一战前的土耳其,“缩水”就已非常严重

2)“泛突厥主义”的衰微

一战爆发后,奥斯曼土耳其主动加入德国阵营,企图借助德国势力摧毁沙俄,进而实现“解救俄国境内突厥人”的目标。悲催的是,他们站错了队,最终沦为了战败国。

在与协约国签订的《色佛尔条约》中,除了小亚细亚半岛外,其他地区要么宣布独立,成为了新国家,要么沦为英法等国的殖民地。

要不是横空出世的凯末尔力挽狂澜,土耳其真的可能“亡国灭种”了。

黄色区域为《色佛尔条约》规定的土耳其疆域,只有今天土耳其的三分之一

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对于“泛突厥主义者”而言,这样的结局并不算差。

因为一个"独立且具备进取心"的国家,大概率会支持这一“颇具进取心”的主张。

“遗憾的是”,现实却让这些人感到失望。其实原因并不复杂,新国家尽管一再“借用”泛突厥主义”思想,在语言、文化和历史等领域,强化民众的民族主义意识、增强国家凝聚力。

但是,“泛突厥主义”的诉求实在“过于狂妄”,对于国力弱小、百废待兴的土耳其而言,只会带来不必要的外交麻烦。

“土耳其国父”凯末尔

3)尾声

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法西斯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在世界各地大行其道。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胡赛因·尼哈勒·阿齐兹等为代表的“新生代”泛突厥主义者,陆续走上了土耳其的历史前台。

他们不仅具有反苏、反共和极端种族主义倾向,还大肆宣扬所谓“突厥种族高于一切”、“突厥种族优于其他种族”等种族主义观点。

苏德战争爆发后,为了实现“建立一个囊括中亚的新突厥帝国”的梦想,疯狂的他们又一次倒向了纳粹德国。

庆幸的是,身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伊斯麦特·伊诺努(1884—1973),显然没有被民族主义思想冲昏头脑。

他一直务实地奉行着中立政策,直到1945年2月才宣布“对德宣战”,为国家避开了战争灾祸。

伊斯麦特·伊诺努(1884—1973)

二战结束后,土耳其进入多党制时代。鉴于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泛突厥主义者们依然颇具存在感。与二战时期一样,他们有着较强的反苏和反共倾向。

出于冷战需要,欧美国家一直对其进行着或明或暗地支持。但需要指出的是,他们完全不具备涉足政治的实力。

颇为有趣的是,直到今天,“泛突厥主义”思潮依然在土耳其的文化等领域,有着较强的影响力。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种极具“扩张倾向”的理论,至少可以满足自己想当“突厥世界老大哥”的虚荣心。

土耳其政府发行的16帝国纪念邮票

4)“泛突厥主义”在中亚

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等五个“突厥语国家”宣布独立。

出于国家构建的需要,“泛突厥主义”思想在中亚国家独立之初,似乎有了“星火燎原”之势。

与此同时,一直以“突厥世界老大哥”自居的土耳其,积极发展同中亚五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外交关系日益。

“中亚五国”概况

1992年,土耳其总统图尔古特·厄扎尔,在与中亚五国首脑会晤时公开表示:“我们有共同的根,我们是同一棵大树上的枝杈。

如果我们能对这个历史性机会做出评价并避免错误,我们就能把21世纪变成突厥人的世纪。”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1938—2016)认为:“我认为今天最重要的问题是建立经济、精神乃至政治上统一起来的中亚”,“我们的人民将支持建立一个统一的突厥斯坦的呼声,我对此深信不疑”。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1938—2016)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亚五国的领导人们敏锐地意识到了“泛突厥主义”思想对国家主权的威胁。

乌兹别克总统卡里莫夫在《临近21世纪的乌兹别克斯坦》中写道:“历史上我们属于突厥语大家庭,但我们的人民要坚决抛弃‘大图兰’这一沙文主义思想。

对于我们来说,‘图兰’是地区突厥语各族人民文化共同体的象征,而不是政治共同体的象征。”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也在《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一书中指出:

“土耳其总统在和中亚各国的交往中。不掩饰地向往着建立从贝加尔到地中海和多瑙河的强大突厥国家联合体‘理想’,但是这不能被新独立的哈萨克斯坦所接受。”

至此,“泛突厥主义”思潮,在中亚五国彻底失去了市场。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泛突厥主义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baikezj.com/a/64781788838ee9feb702dae5.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