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扩散是适度还是有限?(有限效果论有什么代表性理论,并谈谈其影响?)

作者: 百科知己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87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创新扩散是适度还是有限?(有限效果论有什么代表性理论,并谈谈其影响?)的相关文章:1.创新扩散是适度还是有限?2.有限效果论有什么代表性理论,并谈谈其影响?3.学前教育领域的三大教育运动?4.什么是传播流研究?一、创新扩散是适度还是有限?创新与扩散模式的研究中,将注意力从模式(pa...

一、创新扩散是适度还是有限?

创新与扩散模式的研究中,将注意力从模式(pattern) 的研究,转移到过程(process)研究上来,揭示了传播效果会受到社会系统的特点及其因素的影响。并且,这个研究也把人们的类型作为重点关注的问题,表明个人的差异对传播效果也会产生影响。

创新与扩散模式,以及之前拉扎斯菲尔德的伊里调查及《个人影响》等研究,都从正面否定了之前刺激——反应关系的“魔弹论”等。但另一方面,这些研究的焦点因为主要集中于提示效果产生的制约因素,其结论强调了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的无力性,因此是一种“无力的大众传播观”。

而1960年J.T.克拉帕出版的《大众传播效果》一书中,对《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以来的“传播流”(communication flow)的研究(主要是指对传播的社会过程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标示“有限效果论”的正式提出。

因此,罗杰斯的创新与扩散模式,应该属于有限效果论。

二、有限效果论有什么代表性理论,并谈谈其影响?

有限效果论主要观点是:

大众传播没有力量直接改变受传者对事物的态度,在人们作出某种决定之际,许多其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的既有倾向受传者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性接触机制,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等等。

有限效果论的代表研究成果有: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等书中关于"传播流"的研究,提出了“两级传播”和“意见领袖”的观点;霍夫兰的说服效果研究表明了传播在改变态度上的效果;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的“N级传播”研究;约瑟夫·克拉珀1960年在《大众传播的效力》的著作中对效果研究作了总结,指出了大众传播产生效果通常必须通过一系列中介因素发生作用。

这些影响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有:传播效果的发生受到传播主体的制约。传播效果的发生受到受众心理生理因素制约。传播效果的发生受到媒介自身条件制约。传播效果的发生受到意见领袖的影响。传播效果的发生受到媒介环境的制约。

“有限效果”论的代表学者是拉扎斯菲尔德、卡兹和克拉帕。他们通过实证调查揭示了大众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许多制约因素,对理解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和复杂性是有意义的;但是,他们的结论过于强调大众传播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这就脱离了现代信息社会的实情。在70年代以后,“有限效果”论受到了人们的批评。

霍夫兰

美国传播学者通过对政治选举和商业活动进行大量的实证调查研究,推翻了早年的“魔弹论”的观点,发现大众传播媒介的力量相当有限,往往小于人际传播的影响力;而且传播媒介通常只能加强或削弱受众的原有立场,很难改变他们顽固的态度和行为。其代表学者克拉帕认为:大众传播不是通常作为媒介效果的一个足够的原因,只是在协调各种因素方面起作用。

拉扎斯菲尔德

20世纪40至60年代关于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的主流观点。“有限效果”

理论是对早期“魔弹论”的否定,其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没有力量直接改变受传者对事物的态度,在人们作出某种决定之际,许多其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的既有倾向受传者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性接触机制,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等等,提出的理论假设主要有“先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假说,“补强效果”、“意见领袖” 与“两级传播”等等。

克拉帕

克拉帕《大众传播效果》系统总结了传播流研究,提出了大众传播效果的五项一般定理大众传播通常不是效果产生的必要和充分的原因,它只是众多中介因素之一大众传播最明显的倾向是对受众既有态度的强化而不是改变,且不是唯一作用因素改变受众态度需要两个条件:其他中介因素不起作用/其他中介因素也起促进作用传播效果的产生受到某些心理生理因素的制约传播效果的产生还受到媒介本身的条件和舆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强调了大众传播影响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被称为有限效果论

影响:

20世纪初期  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等现代传播手段的出现,致使人们相信普遍传播的威力是无穷的,以至于当时的西方传播界出现了著名的“魔弹论”,又称“皮下注射理论”。这是一种有关媒介具有强大效果的观点,核心内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下一样,可以引起直接的速效的反应,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20世纪中期  西方传播界出现了“有限效果论”,代表学者是拉扎斯菲尔德、卡兹和克拉帕。他们通过实证调查,揭示了大众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许多制约因素,包括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既有倾向,受传者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性接触机制,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等,提出的理论假设主要有“先有倾向”、“选择性接触”、“补强效果”、“意见领袖”、“两级传播”等。英国学者尼·李弗斯在《电影宣传的威力——神话还是真实?》一文中应用这种理论分析了纪录片传播的有限效果。

20世纪晚期  “有限效果论”遭到了一些学者的批评。原因在于,虽然这种理论对于理解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和复杂性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他们的结论过于强调大众传播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多少有些脱离了现代信息社会的实情。

三、学前教育领域的三大教育运动?

一、程序化教学运动

程序教学运动的理论基础来自于斯金纳提出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为代表。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思想,也可以认为是把教学过程程序化,其基本原则是:

①要把教材分成具有逻辑联系的自定步调的小步子;

②要求学生做出积极的反应;

③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强化;

④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步调,使错误率降低到最小限度。

口诀:小(小步子)鸡(积极反馈)自(自定步调)己(即时强化)滴(低错误率)

程序化教学运动的出现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发展,使得学生在自定步调的个别化学习中勇于尝试和探索。具有使教师有时间个别指导学习的优点。

二、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是当代认知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提出了认知一发现(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这一理论对现代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①一个实质:布鲁纳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应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新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②两个教学方法:布鲁纳主张发现教学法,这对课堂的教学改革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理解各学科的结构和倡导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通过教材和教师所提供的教学资料,使学生亲自去发现、探索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或规律。

③三个学习过程:获得——转化——评价。

④发现学习的基本程序一般为:创设情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学习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现代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一种新取向,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但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应关心学生的自尊和能力,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课程、方式、方法和教学时间。教师被看作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这和促进者,老师的角色应该是“助产士”或者“催化剂”,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自我实现”。

四、什么是传播流研究?

“传播流”(communication flow),指的是由大众传播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扎拉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择》(1944年出版)、卡兹等人的《个人影响》(1955年出版)、罗杰斯等人的《创新与普及》(1962年出版)以及克拉帕的《大众传播效果》(1960年出版),可以说是“传播流”研究的四部曲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创新扩散是适度还是有限?(有限效果论有什么代表性理论,并谈谈其影响?)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baikezj.com/a/66cd2e37637045268c0148de.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