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明星事例(创业明星事例分析)

作者: 百科知己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99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创业明星事例(创业明星事例分析)的相关文章:创业明星事例分析1、马云马云在阿里赴美上市之前,曾创立的海博翻译和海博网络,皆以失败告终,后来他才开始创业公司——阿里巴巴。2、爱迪生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经历了1000多次的失败,才最终发明了电灯泡。...

创业明星事例分析

1、马云马云在阿里赴美上市之前,曾创立的海博翻译和海博网络,皆以失败告终,后来他才开始创业公司——阿里巴巴。

2、爱迪生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经历了1000多次的失败,才最终发明了电灯泡。

3、勾践

越国兵败吴国于公元前494年。勾践卧薪尝胆,最后他率精兵数万,彻底打败了吴国,实现了洗辱复国的志愿。

4、刘强东

刘强东在大学期间开的餐厅倒闭,欠了20多万元的债,毕业后的两年还清所有债务,再次创业——“京东”。

5、林肯

1832年,林肯失业,他竞选也失败。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但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

创业名人案例

吸管大王——楼仲平

一个人的成功背后肯定有无数次的失败,功成的喜悦饱含了失败的痛苦和不屈不挠的倔强!

谁能想到一根只有几豪钱的利润,竟然诞生了一位亿万富翁!

  “以小博大,成就另一种高度”是“双童”企业经营的座右铭,意思就是说吸管虽然很小,却需要用博大的胸怀去把小小吸管做到完美,不去盲目攀比,不去好高骛远,持续专注把“双童”做成百年企业,以成就另一种别样的高度,谁能想象这是处自一个卖吸管的人说的话!

  白手起家的“吸管大王”

  “我从十四岁开始就辍学了,跟着父亲下江西‘鸡毛换糖’。后来的十五年间我摸爬滚打了二十多个行业,失败了无数次。从1992年开始,我在义乌小商品市场摆摊经营的时候开始接触到吸管,当时只是从广东福建等地进货到义乌市场销售。”两年后楼仲平基于自身积累的大量吸管客户,遂决定自己生产吸管。于1994年创办了双童吸管厂,一转眼做了二十年,把每根只赚几毫钱的吸管做到了上亿产值,成为全球最大的吸管生产企业。

  可想而知,白手起家的楼仲平早年的创业必定经历了许多的磨难,然而,这些磨难却如同沙粒,在岁月的包裹中变成一颗耀眼的珍珠。今天,他被称为“吸管大王”,“双童”也从2012年开始代表中国吸管企业主持吸管国际标准的起草制订。

  他还颠覆了人们对吸管的看法,把吸管做成了艺术品。各种造型的艺术吸管,载有风车的玩具吸管,帮助小孩吃药的哈哈吸管,以及可供一对情侣一起饮用的爱心吸管,都可以在他的工厂找到。

  目前的“双童”在创新方面收获颇丰,拥有5项发明专利,100多个实用新型专利。今年还有2——3项发明专利获批,其拥有的吸管有效专利数量达到了全球吸管专利的三分之二以上。楼仲平说,“把小吸管做大的诀窍就是不断创新,创新的思路就是在普通吸管的基础上进行情趣化、功能化和娱乐化的嫁接,从而给不起眼的小小吸管赋予新的生命”。

  1995年他注册了“双童”商标做为自己的品牌,那时候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业主还少有品牌意识。楼仲平发现全国各地生产的吸管外包装都有两个儿童的Logo(就是现在双童吸管的商标图案),结果有一天心血来潮拿了一包吸管的包装去义乌工商局打听,工作人员虽然不知这Logo的来历,但却告知他还没有人注册该商标。楼仲平立刻回家取了2000块钱注册了这个商标,两年后的1997年底,楼仲平拿到了国家商标局批复的“双童”商标证,把全国吸管厂都在用的“双童”商标“占为己有”,并在当地报纸上发表商标权严正声明。

  之后他又率先做外贸出口,2003年的时候就已经占据全球市场的20%。到2005年,“双童”每天生产吸管产能达到了1亿支。

  期间并非没有曲折,在2005年,楼仲平认识到欧美客户虽然订量大,但是把价格压得过低,导致“双童”停留在低端大批量简单生产而怠于创新。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将销售从国外市场转移到国内市场。腾出一半以上的生产空间发展国内优质小客户,着力培育了国内高端吸管的消费市场,增加“双童”品牌的边际效应,大量优质的“双童”吸管开始进入到中国各地超市和高端餐饮消费,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有效提升。企业市场的掌控格局完全改变,由原来大客户主导转变为目前小企业主导,并牢牢掌握了行业发展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与电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楼仲平从1995年开始接触电脑,那时候有的公司拿着电脑只是为了装个门面,他却一丝不苟地学了这个可能“改变世界”的神奇机器。他从最开始的打字学起,到1997年下半年开始接触互联网,这是他的另一次征程。

  “在此之前,互联网对我们这代人,尤其是在义乌这种三、四线城市的我们来说,还很陌生。”楼仲平说当时国外的客户给我们带来一些关于互联网的信息,而且那个时候在国内也已经有了互联网的一些初期应用。他们于是也赶了个时髦,尝试性地花了一万块钱请人做了一个简单的网站,利用互联网寻找国外的客户。“马云在搞中国黄页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做企业网站了。”楼仲平笑谈。

  企业大层面的决策他做,小细节的落实他也尽心。一次他见到公司在双童天猫旗舰店中的图片不够“高大上”时,楼仲平自己连续一个多月待在摄影棚里,拍出来的照片突出色彩和造型,注重质感,将吸管的多姿多彩呈现得淋漓尽致。楼仲平一再强调“我就是世界上最懂吸管的人,全球最顶尖的吸管专家也一定在双童里面”。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正是这样的精神,让他把小吸管做成了另一种高度。小吸管成就大人生,人生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你敢想!只要你敢做!

创业明星事迹材料

马云,马化腾,俞敏洪等等都是创业成功人士。

今天为您介绍一下马云的创业事迹:

马云一直是个不安分的人,很早就已经开始创业。最初和一帮铁哥们成立了一个翻译社,后来他甚至背着麻袋去义乌贩卖小商品。再后来他接触到了互联网,他意识到: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虽然当时在杭州甚至还没有开通拨号上网业务,就是远在美国的杨致远也不过刚刚创建雅虎不到一年。但马云却萌发出一个想法:我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很多人都认为马云的成功在于他敏锐的发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过是提前登上了那条驶向黄金岛的大船。其实,我觉得他的成功不在于他如何的敏锐,而在于他的闯劲,当然马云并不是猛张飞,提上枪就上马杀敌了。在95年创办最初的“中国黄页”踏入互联网行业之后,97年底马云跑去北京加盟了中国外经贸部下属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出任该中心信息部总经理。这次出走,对马云的意义重大,因为他在这里锻炼了自己的“鼻子”:在众多信息中判断趋势走向。更重要的是,马云这个中国重要的对外经济窗口里,逐步使自己的b2b思路成熟:用电子商务为企业服务。

“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马云提起当初,赞赏的是自己的勇气而不是眼光。1999年3月,马云在北京取经回来杀回杭州创业,阿里巴巴网站正式推出。

我觉得最值得创业者学习的,不仅有他的“闯劲”,更应该是“谨慎前行”。前期摸索,拜师学艺,借船出海,马云绝对不是为了创业就把自己“置之死地”的野兽派创业者,相反而是用最小的代价来做好创业前的准备。

马云在创办阿里巴巴之前在家里召开第一次“股东”大会,“启动资金必须是pocket money(闲钱),不许向家人朋友借钱,因为失败可能性极大。我们必须准备好接受‘最倒霉的事情’。”这是这次会议的重要议题。“我们必须准备好接受‘最倒霉的事情’”,这是马云给创业者的第一原则。

明人创业故事案例

晚年创业成功的人很多,最著名的就是褚时健。不过他在73岁的时候获罪进监狱,出狱过后,他没有放弃人生,开始种橙,在88岁的时候成为了中国的亿万富翁,真的是一位励志又传奇的任务。

另一位大器晚成的是柳传志,他在40岁的时候创立联想。而在这之前,他过的是和许多人一样的普通工作生活,也曾经被骗过几次。所以,创业不怕晚。只要有梦想,肯努力,就会实现。

创业知名人物

《李嘉诚的创业故事》

  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14岁那年(1940年),正逢中国战乱,他随父母走难,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及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产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的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暴动,进一步使房地产市场陷于死寂。

  不过,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工商业的前景,认为香港这个商机十足的殖民地,不会久乱。他反行其道,在人们贱价抛售房产的时候,却大量购入地皮和旧楼。不出3年,风暴平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平方英尺。

  70年代的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的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在许多大失业的生意中,威力只手遮天。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雄厚资金,收购香港某些具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第一个目标便直指怡和集团的主要旗舰“九龙仓”。

  1978年,李嘉诚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战术,收购另一个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成为该公司董事局主席。不过,最令李嘉诚难忘的胜利,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以6.93亿港元的资产,控制了价值超过50亿港元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实为“小蛇吞大象”的奇迹;而李嘉诚更因此成为入主英资财团的首位华人。

  80年代以后,李嘉诚的版图再进行一系列的扩张。除了房地产外,还经营航运服务、电力供应、货柜码头以及零售等,形成一个坚不可摧,在香港举足轻重的大型综合性财团。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创业明星事例(创业明星事例分析)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baikezj.com/a/6575109cd5057c2dec0aa519.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