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性相远的理解(三字经中这句话的意思)

作者: 百科知己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49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性相远的理解(三字经中这句话的意思)的相关文章:国学启蒙:解读三字经(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作为国学启蒙的入门书籍,三字经可以说是基础中的基础。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三字经也注定是精华中的精华。家长一起陪孩子每天学习两句吧!正文:人之...

国学启蒙:解读三字经(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作为国学启蒙的入门书籍,三字经可以说是基础中的基础。

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三字经也注定是精华中的精华。

家长一起陪孩子每天学习两句吧!

正文: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注释:

初:初生,这里说人刚出生的时候。

性:性质、个性,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素质和性情。

本:原本、本来。

善:善良。

习:学习,也指长时间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特性。

为孩子解读(直译)

每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格和脾气也是比较接近的。

只是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学习和环境不同,性情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大了。

为家长解读(扩展篇)

作为《三字经》的开篇,“人之初,性本善”这六个字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关于人性本质的探讨。

人性本质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属于哲学范畴的问题。

哲学问题自古以来都是,各有各的观点,各有各的解说,却从来都没有啥定论。

作为西方文化的灵魂思想的基督教思想,其核心就是“原罪”。

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所以人们必须接受耶稣,必须要向主忏悔,必须诚心赎罪,这样以后才可以上天堂,才能有机会避免遭受地狱里的各种苦。

在我国,单说儒家,针对人性本质的探讨,主要是有三种观点:性善、性恶、有恶有善。

性善论,是孟子的观点,这是主流思想,领军人物。

孟子说,性善,可以通过“人”的日常心理活动来证明。

《孟子·公孙丑》,有这样一段话:“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恻隐之心,是有同情心;羞恶之心,就是会觉得不好意思、害羞,这就是能自省的表现;辞让之心,就是知道谦让、谦退,现在也可以说是乐于分享吧;是非之心,就是能分清楚对错。

孟子认为有这四心,就是大家说的有“良心”。这也是仁、义、礼、智的萌芽。

性恶论,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荀子所倡导的理论。

荀子认为人性只限于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不论“君子”或是“小人”都一样。

所以荀子说:“人之生也固小人。”

不是主流,了解一下就好。

王充,是个唯物主义者,他经过一番辩证和分析,在人性这个哲学问题上,提出人性有善恶之分。

他认为,由于原材料不一样,加工的程序,使用的机器都不一样,这样造出来的人也不太一样。

他说:“实则人性有善有恶,犹人才有高有下也。”也就是说,人性有善有恶,就像人的才能有高有低一样。

其实他这个观点还是真的比较客观的,给他点个赞,深得我心。

性恶论以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性善论以人性本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

其实,说到底,这俩观点思想内核是相同的。那就是都需要正确的引导,这才是关键。这也就是说后天的教育是最最重要的。

所以,中国儒家文化主要就是走“感化”的路线,也就是所谓的德育。以道德和礼制来教化人们。以德服人!

这也非常适合我们现在的教育。

“性相近,习相远”这是孔子的观点,出自《论语·阳货》。

孔子把先天的“性”和后天的“习”联系起来说。

他认为人的天性没多大差别,只是因为“习”的不同,才有“上智”和“下愚”的分别。

这个“习”并不单指学习,而更侧重的是环境对人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习”的意思。

父母的影响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前几年有一则“妈妈,我为你洗脚”的广告,感动了无数中国人。父母对于孩子的榜样的力量和作用非常强大。

所有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但是如果你只是对子女严格要求,却从来不注意自我修养,

教育的效果不会理想不说,很有可能还会产生反效果。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性相远的理解(三字经中这句话的意思)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baikezj.com/a/656fc974043d8704f90a6dab.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