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锦衣卫东厂西厂六扇门哪个的权力最大

作者: 百科知己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80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明朝锦衣卫东厂西厂六扇门哪个的权力最大的相关文章:如果这些机构都同时存在的话,毫无疑问西厂最厉害!但另外有个内行厂比它还厉害!先说六扇门,因为其他几个机构都是明朝特有的,而六扇门则是从秦朝开始,所有封建王朝都有的一个机构。所谓六扇门,其实是个民间叫法...

如果这些机构都同时存在的话,毫无疑问西厂最厉害!但另外有个内行厂比它还厉害!

先说六扇门,因为其他几个机构都是明朝特有的,而六扇门则是从秦朝开始,所有封建王朝都有的一个机构。

所谓六扇门,其实是个民间叫法,指的是古代中央三个司法机构的合称。受电视剧和武侠小说的影响,很多人以为六扇门是专门追捕犯人的机构。

但实际上在明朝六扇门包括了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追捕逃犯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职能而已。

为啥叫六扇门呢?因为三法司的衙门大门是六扇的,非常气派,所以民间就以六扇门代称三法司。我们现在房子的门大多是只有一个门把手,所以叫“一扇门”。

如果气派一点的,往往是对开门,就叫做“两扇门”。再往上,就是四扇门、六扇门、八扇门,可以想象三法司有多么气派了吧。

不过一般大门是没有八扇的,甚至连皇宫的大门最多也只是六扇而已。倒是屏风很多是八扇的,叫做“八扇屏”,有一个相声段子就叫这个名字。

到了清朝,还有人戏称三法司为“八扇门”,理由是在原来六扇门的基础上,加上一座对开门的大牢。

六扇门包括三个部门,刑部负责审判案子,大理寺负责对案子进行核查,发现错案要予以纠正,督察院对上面两个部门进行监督。

如果是特别重大的案件,就会由三法司会审拿出结果再汇报给皇帝,三个部门之间其实是相互牵制的关系。

那么六扇门有多大权力呢?理论上来说,所有要判罪的官员,都要经过三法司审判才能确定其罪名和罪责,这其中的权力可就大了去了。

比如说,某个官员得罪了皇帝,皇帝不能直接处理他,而是要将其交给三法司审理,三法司判了什么罪,该受什么样的惩罚,再汇报给皇帝,理论上皇帝是不能强行更改的。

就算皇帝认为这个人该杀,但三法司判的是削职抄家,那么这个人极有可能保住性命。

六扇门,三法司,是国家正式的司法系统,天底下所有的案件都要归六扇门管,你可以将其理解为现在的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的综合体。

但这样一来,皇帝就很不爽了,你看我是皇帝啊,要处理个官员还得经过你们同意,那怎么行?我得自己说了算才行啊!于是,就有了锦衣卫。

锦衣卫的前身叫拱卫司,是朱元璋设立的,原本主要是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另外兼职为皇帝收集情报、探查真相,但在成立之初,这个部门就有一个特权,那就是不受三法司的管辖。

后来,拱卫司改为锦衣卫,增加了纠察百官的职责,直接听命于皇帝,可自行逮捕和审讯嫌犯。

锦衣卫的级别很高,比如嘉靖时期的锦衣卫首领陆炳,加封太保兼少傅,与当时的内阁首辅严嵩和夏言并称为“三巨头”。

有了锦衣卫,皇帝要处置官员,就方便多了。锦衣卫抓人,不用经过层层审批,也不需要部门盖章发文,只要皇帝一声令下,马上就可以把人抓回来。

电视剧中经常看到,锦衣卫抓人时有人质问,锦衣卫只需要轻轻一句“锦衣卫办案”,所有人就立刻闭嘴,因为锦衣卫办案就意味着为皇帝办案。

把人抓回来之后,锦衣卫会将人关入大牢,但不是刑部的大牢,而是死设的牢房,因为奉皇帝之名设立,所以叫做“诏狱”。

刑部审讯犯人时要守很多规矩,比如官员如未被免职是不能上刑的、抱着先帝赐的宝贝也不能用刑,这些桥段我们在电视上都见过。

但锦衣卫在诏狱中,可不管这个,不管有没有官职,有没有证据,直接就上大刑,很多官员被屈打成招,或者被折磨致死。

其实,锦衣卫这种机构,在历朝历代都是有的,不过规模没有明朝这么大。

比如唐朝武则天掌权期间,就有内卫,著名的狄仁杰就曾被内卫抓去过,不过狄仁杰聪明,直接就认罪了,后来见到武则天才申诉冤情。为什么这么做?就是害怕在诏狱中直接被弄死。

电视上经常看到刑部官员和锦衣卫争抢犯罪的官员,你以为他们是为了争功,其实不对,一定是这个官员背后有人帮忙,委托刑部来抢人。

因为进了刑部还可以召法律的空子想办法慢慢营救,但一旦被锦衣卫抓了去,基本就是死路一条了。

锦衣卫是朱元璋设立的,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杀开国功臣们,毕竟这帮老家伙都官居要职,手握免死铁券,如果走正常程序,很难动得了他们。

但到朱棣即位的时候,他的皇位是从侄子朱允炆手里抢过来的,名不正言不顺,很多人表明顺从,其实心里并不服气,包括很多锦衣卫的成员。

朱棣信不过锦衣卫,谁能保证其中有没有忠于朱允炆的人呢?因此,朱棣就需要建立另外一套特务机构,代替锦衣卫来替他执行清除异己的任务。朱棣是一个严重缺乏安全感的皇帝,他连锦衣卫都信不过,还能信任谁呢?有!那就是身边的宦官,于是,东厂随之诞生。

但是,东厂和锦衣卫的职责是重叠的,朱棣就将东厂的权力设置为锦衣卫之上,并且首领必须由他信任的宦官担任。大家熟悉的大太监王振、刘瑾、冯保、魏忠贤等,都曾统领东厂。

不过要注意,受电视剧影响,很多人以为东厂的人都是太监,这是不对的,东厂的首领是太监,但底下办事的并不一定是太监,否则去哪找那么多武艺高强的太监去?

东厂的权力比锦衣卫大,首领又是皇帝身边最受宠信的宦官,而职责又和锦衣卫重叠,那么毫无疑问在办事的时候,锦衣卫是要受东厂制约的。

换句话说,刑部可以跟锦衣卫抢人,但锦衣卫绝不敢跟东厂抢人。这种局面发展下去的唯一结果就是,锦衣卫渐渐倒向了东厂,成为东厂的一个附庸。

有明一朝,东厂绝大部分时候都位居锦衣卫之上,但这两个部门毕竟不是一个系统的,所以也有例外。

嘉靖时期的锦衣卫首领陆炳,是嘉靖小时候的玩伴,又曾救过嘉靖的命,受信任的程度远远超过任何一个宦官。而陆炳又不是太监,那就只好担任了锦衣卫的首领。陆炳有这个优势,在他掌管锦衣卫期间,是唯一能够力压东厂的时期。

东厂一开始没有自己的监狱,抓了人来就交给锦衣卫审理。明朝后期,东厂渐渐有了自己的黑监狱,俗称“点心房”,别看这个名字起得好听,但一般进去的人,就很少能活着出来了。

东厂的权力大到什么程度呢?除了前面所说的锦衣卫的职能外,朝廷中所有衙门都有东厂的人坐班,负责监视。

所有的大案要案东厂都要派人监听,下至底层官吏,上至皇亲国戚,东厂都可以直接抓人,直接审问,就问你怕不怕!

有讽刺意味的是,东厂供奉的却是民族英雄岳飞的画像,意为提醒不能办理冤假错案,对此我只能呵呵。

有了东厂和锦衣卫,明朝的特务机构已经走到巅峰了,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随着东厂的权势越来越大,慢慢的皇帝也有些担心无法掌控了,在一次偶然事件的刺激下,负责制衡东厂的另一个特务机构西厂便诞生了。

明朝成化年间,京城内爆出了神秘的妖狐案件,一个叫做李子龙的道士更是凭借着所谓的道法结识了不少朝中大臣。

一次李子龙在朝中一个大臣的帮助下,登上了皇家的禁地,还借机观察了紫禁城。这件事情被锦衣卫发现后立刻报告给了皇帝,皇帝立刻把李子龙给杀了。

但是,这个案子的背后主使人是谁,却始终无法侦破。因此,成化帝朱见深十分担忧,他认为锦衣卫和东厂已经不能完全信任了。

于是任命大太监汪直建立了西厂,军官主要从锦衣卫中选拔,短短几个月内,西厂的势力就超过了老前辈东厂。

虽然西厂的机构设置职权几乎和东厂如出一辙,都是由太监统领,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特务机构。

但是东厂的范围当时只限于京城,但西厂可以侦查全国各地,包括普通老百姓。所以,西厂的为祸程度,远远大于东厂。

最最重要的是,西厂一旦怀疑某人,就立刻加以逮捕,甚至事先不必经由皇帝同意,之后当然就是严刑逼供,把案件弄大,出了结果再汇报给皇帝。这一点,相当于“先斩后奏”的权力了,是东厂和锦衣卫远远无法比拟的。

而汪直为了讨好成化帝,在五个月的时间内就构置了很多的大案、要案,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于是纷纷上书要求解散西厂,废黜汪直。成化帝无奈,只好撤销了西厂。

但仅仅一个月后,汪直复出,西厂也重新建立起来,此后的五年里,汪直领导西厂又办下了无数“大案”,但在后来的权力角逐中,汪直失败,被调出京城,西厂也随之解散。

成化帝朱见深的孙子武宗朱厚照继位后,太监刘瑾掌权,于是西厂复开,由太监谷大用领导,此时东厂的首领为马永成。

名义上谷大用和马永成都归刘瑾管,但实际上这三人相互不和,反而争权夺利,互相拆台。为了掌握权力,刘瑾设立了内行厂。

内行厂自成系统,侦缉范围比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三个特务机构还要大,除监察臣民外,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也在之列,权势居东、西厂之上。但是,在正德五年,刘瑾倒台,西厂和内行厂都被裁撤了。

这段时间,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四大特务机构并存,从权势上来说,内行厂最大,西厂次之,东厂再次之,锦衣卫最弱。

比如,内行厂可以监视另外三个机构,西厂可以监视东厂,东厂可以监视锦衣卫,但反过来就不行了。哎,想不到当年朱元璋时期的老大哥锦衣卫,最终竟然沦落为最弱的小弟了。

但从明朝总的历史来看,西厂和内行厂存在的时间很短,只有锦衣卫和东厂是从头存在到尾的,而锦衣卫又大部分时间依附于东厂,所以论为祸之大,冤案之多,东厂是最严重的。

至于六扇门,它并不是特务机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和东厂等机构无法比较,但如果单论权力,它连最弱的锦衣卫也比不了。

最终我给出的排序是:内行厂西厂东厂锦衣卫六扇门。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锦衣,西厂,卫东厂,权力,明朝,哪个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baikezj.com/a/651a3d35bc3c2c902d0fbeaf.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