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木石图》将领衔佳士得香港2023秋拍

作者: 百科知己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47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苏轼《木石图》将领衔佳士得香港2023秋拍的相关文章:2023年11月26日,佳士得将隆重呈献北宋时期大文学家、中国文坛泰斗苏轼的珍稀墨宝《木石图》,此作将领衔佳士得香港2023年秋季拍卖。宋苏轼《木石图》,水墨纸本手卷,画长26.3x50c...

2023年11月26日,佳士得将隆重呈献北宋时期大文学家、中国文坛泰斗苏轼的珍稀墨宝《木石图》,此作将领衔佳士得香港2023年秋季拍卖。

宋苏轼《木石图》,

水墨 纸本手卷,画长 26.3 x 50 cm。

全卷连裱共长 27.2x 543 cm。

刘良佐、米芾、俞希鲁、郭淐题跋,鉴藏印共四十一枚。

估价待询

此水墨手卷为现时仅存的稀有苏轼画作之一,将于11月在佳士得香港拍卖中呈献。

苏轼对枯木怪石情有独钟。在中国传统寓意中,枯木拥有多重意义,其中之一是绝处逢生,就如苏轼身处的境况——虽艰辛而依然茁壮屹立。《木石图》充分体现出了苏轼当时的心境,一切都如此跃然纸上。

米芾题跋:“芾次韵四十谁云是,三年不制衣。贫知世路险,老觉道心微。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稀。欣逢风雅伴,岁晏未言归。”

《木石图》上有苏轼好友米芾(1051-1107)的题跋,相信是在此画完成一段日子后所写。他与苏轼一样,也是位受人敬仰的诗人、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苏轼透过送赠和交换画作及书法作品表达情谊,此举亦有助于建立人脉、丰富文化修养及加强影响力。

佳士得中国书画部专家莫友柯(Malcolm McNeill)表示:“在《木石图》中,苏轼更加直率地坦露了内心世界而取代假象,清晰鲜明。奇石的流丽曲条,以及干墨画笔留下的每道笔迹,也营造出了这种感觉。”Alastair Sooke更进一步指出,此画令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成为重要的艺术主题,是苏轼“为艺术史带来的贡献”。

苏轼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大文学家,也是我国赏石文化界一位杰出理论奠基人。苏轼一生爱石成癖,流下了众多爱石藏石的传奇故事,他钟情于石,所到之处广泛收集观赏石,得意失意,观赏石总成知己,流下了无数爱石藏石的传奇故事。

苏轼特别喜好纹理图案石,以自然生成的纹理品味其中意境妙处,浮想联翩,顿生诗意,为爱石写下不少千古诗文。石专著:如《怪石供》、《后怪石供》、《北海十二石记》等。赏石诗歌 :如《仇池石》、《雪浪石》、《哈蟆碚》、《八阵图》、《双石》、《黄牛词石》等。苏轼曾曰:“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苏轼又曾曰:“石文而丑”等等。

苏轼66岁时的样貌,邹一桂(1686-1772)绘

苏轼创立了一套完整的赏石理论。中国传统的赏石理论,一是米芾得益于太湖石赏玩规律创立的瘦、漏、皱、透的赏石理论。二是苏轼得益于灵壁石赏玩规律创立的石文而丑的赏石理论。较之米芾,苏轼的赏石理论更为全面。

苏轼在称颂画家文同画的梅竹石图中提到:“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文而丑”。这里,诗人将秀梅、寿竹和丑石相提并论,视作美的象征,可谓是为石传神之笔。这里提及的石“文”,又通纹,应是指奇石表面的皱折纹理,这也是传统国画山石之“皴”法。

清代“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郑板桥在题《石》画跋中对此作了高度概括:“东坡又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东坡胸次,其造化之炉冶乎?燮画此石,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

继郑板桥之后,近代刘熙载将丑石之审美发挥到了极致:“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书概》)。传统赏石的审美特征(以“丑”为美)至此得到了终极意义的总结。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苏轼《木石图》将领衔佳士得香港2023秋拍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baikezj.com/a/64ed65fe2cc14903120dd1d1.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