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创业的故事(名人创业的故事50字)

作者: 百科知己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02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名人创业的故事(名人创业的故事50字)的相关文章:名人创业的故事50字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但就在苏联毁约停援5年后,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大漠深处爆炸。两年零八个月后,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

名人创业的故事50字

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但就在苏联毁约停援5年后,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大漠深处爆炸。

两年零八个月后,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中国核武器的冲击波震撼着世界,对西方国家来说,中国以惊人的速度,研制出包括原子弹在内的“两弹一星”,是一个科学奇迹,更是一个不解之谜。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让新中国抢占了科技制高点,为国防安全铸造核盾牌。这背后,首先离不开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支撑。

“因陋就简”实现“自力更生”

如果说“两弹一星”是一曲改变新中国命运的交响乐,那么原子弹的研制就是这首交响乐的第一乐章。

1961年底,从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毕业的安纯祥被任命为包头二O二厂六分室主任,负责原子弹核部件的成型锻造及热处理等科研攻关。

接到任务的安纯祥立即从厂里选人,并寻找合适的场地。为了争时间、抢速度,他们因陋就简先将一个木板搭的工棚作为锻造试验用地,又把627仓库作为研究试制的临时试验场地。

当时核部件试验是特殊保密的,因此每天锻造都在夜间进行。为了达到高质量的试验要求,安纯祥和同事们就吃在现场,睡在现场,几乎每天要干12个小时。

“当时大家就一个信念,苏联不提供技术我们自己摸索,没有专家靠大家,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过技术关,宁可掉几斤肉,也要早日试制出‘争气弹’。”安纯祥回忆说。

正是靠一股自力更生的干劲,安纯祥与同事们在一个简陋的仓库里硬拼无数个日日夜夜,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试验成功提供了核部件。

后来成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王方定带领小组,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点火中子源,同样把“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精神应用得淋漓尽致。

接受任务时,条件十分困难,不仅没有仪器设备,连起码的实验室也没有。他们花了一个多月功夫,盖起一个以沥青油毡作顶棚、芦苇秆抹灰当墙的工棚作为实验室,拣了别人不用的旧手套箱,加工一些简单器具,便开始了实验工作。夏天室温高达三十六七摄氏度,还要穿上3层防护工作服,戴上两层橡皮手套。每次实验后,汗水浸透了全身工作服。严冬季节,有时自来水管被冻裂了,仍然坚持做实验。

在这个简陋的实验室里,他们成功捕捉到实验变化的宝贵瞬间,为原子弹点火装置研制出理想燃料,并在后来的原子弹中子爆轰试验中被进一步验证,1963年底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使用的点火中子源研制成功。

从1964年起,用了不到3年时间我国相继完成原子弹、氢弹、“两弹结合”的爆炸试验,我们走出了一条不同于美苏的尖端事业发展新路子。从采矿、冶炼、加工直到最复杂的科学研究工作,都采用了各种因陋就简的办法,使我国尖端事业在简陋条件下以较短时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突破原理、物理设计、核地质、核材料、冷试验(17号工地)、热试验、武器化……”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曾说,自力更生贯穿我国核弹研制始终。

时代发展,精神的力量赓续传承

1970年4月24日,历经艰难攻关,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被送上了天。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颗卫星本身。它打破了西方大国对航天技术的垄断,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威望,为国人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起初,中国人在西北大漠里竖起第一座发射架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认为,那是开玩笑。中国人用运行速度只有每秒几十万次的老式计算机编制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程序时,洋专家又断言:不可能!但是,“两弹一星”事业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中国人就是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在世纪之交,《纽约时报》刊出特稿:中国是凭本事还是间谍来突破核武发展?接受记者采访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指着报道说,“这句话说对了,重要的是‘自力更生’,我国在核武器研制方面一开始定的方针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无论是在研制原子弹、氢弹的年代还是现在,‘两弹一星’精神是我们走有中国特色的科研道路,发展高科技的精神支柱。”核武器工程专家胡思得院士曾说。

从“东方红一号”到载人航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两弹一星”的精神力量也在赓续传承、不断发展,激励着后来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奋勇向前。

创业人物的故事1000字

《创业史》作者柳青,成功地塑造了梁生宝、梁三老汉、郭世富、郭士杰、郭振山等一批十分成功的形象。柳青在皇甫村踏踏实实地生活了14年,对农村中各种人物了如指掌,这给他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特别是梁生宝和梁三老汉两个人物,已排进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富有特色的典型形象的行列。梁生宝是全书的中心人物,是社会主义农村中的英雄典型。在披荆斩棘带头创社会主义大业中,他有胆有识,既有宏伟的气魄,又有实干精神。

现在对创业史的第一章至第十四章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章:

清晨,当梁三老汉出去拾粪时,生宝偷偷溜出去了。梁三老汉知道后,在秀兰的烦心事下,与老伴干起仗来,老伴开始还安慰,但当梁三提到二十年前的心酸事时,老伴忍不住哭了。邻居来劝架老汉不听。老汉散心随鞭炮声来到富裕中农郭世富新盖的瓦房。看见富农姚士杰以及共产党员郭振两个仇人轮流做客。郭二老汉同梁三老汉谈心。

“水嘴”孙志明羞辱老汉,并告诉他梁生宝定的生产计划。老汉气急败坏地走了,人们则讨论着梁生宝会碰壁。

第二章:

秀兰同改霞一同放学,改霞说出秀兰的心事,两个女学生吵闹着,最后约定不说出秘密。秀兰的未婚夫杨明在战场上,而改霞则是千方百计托到解除婚约。她想和一个思想上进的青年成侣,因此十分慎重地选伴,却总被人误解。来到秀兰家门口,郭振与改霞一同回家。改霞心慕生宝,但郭振却又告诉她工厂会用人。郭振不赞同她和生宝,改霞开始改变主意。

第三章:

郭振在与代表们开余粮,活跃借贷大会。当代表主任威严地演讲完后,他请代表们提建议。铁人推让给郭世富。世富则是推说盖新房没了余粮,郭振与其耗完了会议时间。散会后,郭世富向欢喜讨陈账。郭振竟无法阻止两人争吵。高增福留下告诉郭振姚士杰正在放高利贷。郭振回忆着郭世富兄弟的立家业。一次郭世富加租,郭振不同意,两人便记仇了。改革时,郭振安慰了郭世富。土改过后,世富的积极以及逐渐自负,郭振竟拿他没办法。

第四章

任老四去揽郭家何的一个土胚,遇上欢喜询问活跃接待一事,当听说郭世福讨旧账一事后气得扭歪了嘴。欢喜乘机让他信服的走互助组那条路。水嘴问高增福互助组一事,不了没能吸收两户中农。高增福去姚士杰那儿还扫

笤帚。原是那增福为见那高利贷。他常监视着邻居的行为,一天深夜,他抓准时机,叫冯有万去追姚士杰,自己找郭振,不料郭振拿他没办法,有万又恰好没追到,增福一边庆幸一边含泪对郭振失望。

第五章

梁生宝去买稻种,搞生产计划。生宝为省下旅馆钱,不惜睡在令他厌恶的车站里。他进饭铺吃着馍和两碗面,十分谨慎地付了钱。生宝睡不着觉,想着家乡、邻居以及改霞。早晨,生宝又问清楚了这种稻种的特性。生宝为了尽早回家,淋着春雨,心中燃着理想的火花,一边回忆着搞互助组的经过。

第六章

当改霞上课时,很多人来向改霞妈妈提亲,净是些富裕又有文化的小伙子。代表主任一个也不认同,让改霞好好读书。代表主人还在土改时开导了改霞妈的“胡思乱想”。改霞替妈去看望二姐,一路上,改霞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包括永茂,改下对他十分反感。郭世茂想免费捎她一程,改霞心里明白,委婉拒绝。改霞遇见了生宝,两人都不好意思,几句话改霞知道生宝为了省车费在追车呢!改下更加矛盾了

第七章

“百日黄”稻种的生长短期,在蛤蟆滩引起了这样广泛的兴趣,庄家人们把梁三老汉的草棚院剂的池水也不通了。连郭富世这样想出高价购买,生宝不肯。分好了互助组的成员和其他组长的份,结果自己家却不够了,这让梁三老汉十分生气,生宝只得跟父亲做起思想工作来。

第八章

生宝心中既想要追求改霞,又怕改霞看不上自己。生宝就把自己和改霞的实情告诉了有万,有万为朋友高兴的同时更乐意帮助他俩。梁三老汉对自己儿子生宝要将卖稻种子的钱全组进做底垫,心里接着的疙瘩不舒服,生宝耐心劝说,郭振对生宝没有给他稻种耿耿于怀,他让生宝组织大伙再开“活跃贷款”的事,生宝为振走上歧路而心里很不是滋味。

第九章

村里为“活跃贷款”召开群众会议,富农姚世杰和首户富裕中农郭世富,都没有来。这不仅让大家对原本对郭振寄托希望的困难户失望透顶。也让村支书卢明昌也大为不满,看着生宝的互助组干得有声有色的,大伙都要加入,生宝不忍拒绝这些困难户,决定让他们帮忙运扫帚。

第十章

兵痞二流子白占魁和人名代表高增福的大哥高增荣都低声下气的去向富农姚士杰借粮食,这让卑鄙狡猾的姚士杰又有了可以利用的人,他打算联合富农郭世富一起对抗生宝的互助组。

第十一章

在一九五零年的冬天,富农姚士杰原先是高增福的东家,土地改革运动时高增福成了农会小组长,于是姚士杰为了成分的问题要巴结他,那晓得高增福并不买账,把这事告诉了当时的农会主席郭振,结果姚士杰被批的连头也太不起来了,这也让他从此对高增福和郭振一直怀恨在心。这会儿高增幅的大哥高增荣问他借粮,不仅这样破坏了兄弟的关系,也让他找到了报仇的法子。

第十二章

自从郭振把准备卖掉他的一部分粮食,投资给私商的事韩万祥开设在黄堡北门外的砖瓦“支援建设”的事,被卢支书知道后,郭振就一病起不来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觉得发家创业是离不开党的,于是他又想到了一个办法,把投资给韩万祥的大米改成是定买砖瓦的思想包袱没了,病也好了。改霞还是在去了工厂和生宝之间选择不定着

第十三章

主线:梁生宝拿了订扫帚预支的二百五十元给大家算着账,又向大家讲述了大王村的故事,鼓动着大家,想让大家看到贫雇农团结起来的力量,看到党的力量,之后再发钱。马上高增福来了,说他的互助组垮了,于是高增幅也加入了他们的互助组,还带来了郭世富也要去卖“白日黄”搞稻麦两熟的信息,激励着互助组的人们,让他们信心勃勃的要与他竞争。

支线:冯有万家,金姐娃对梁生宝说对象的事,冯有万就把生宝有了的事说漏了嘴,有万就给生宝支招说要主动。

第十四章

支线:改霞收到了永茂给她写的求爱信,改霞为了证明她和永茂没关系,当着秀兰的面拆信,并将信给了正在田里干活的看。晚上,郭振劝改霞别再为这事儿操心,并且将改霞一家也拉入了他的互助组,想借此帮助他人,挽回自己在卢支书那里受损的形象。

名人创业的故事50字怎么写

生于1984年05月14日的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办人,被人们冠以“第二盖茨”的美誉。哈佛大学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辍学生。据《福布斯》杂志保守估计,马克·扎克伯格拥有135亿美元身家,是2008年全球最年轻的巨富,也是历来全球最年轻的自行创业亿万富豪。

骆宾王7岁写出千古传诵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康熙15岁组织力量,除掉了身边的心腹之患鳌拜。

德国科学家海森堡24岁就提出了著名的测不准原理,直到今天都被誉为不可思议的天才。

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是在28岁。

创业史的故事梗概50字

他还参加了1936年西安事变后的学生运动并在那一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他随八路军到前方打仗,由此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道路。

他于1953年正式开始撰写《创业史》第一部,中间经历了文革时期,最终在1978奶奶临终前该玩的《创业史》第二部,但最终也没能完成四部曲。

名人创业的故事50字内容

有哪些历史故事让我们知道了要奋发努力,不怕吃苦?这个问题很好,也学习了有关回答,所举史例都具有说服力。要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励志历史故事有很多很多,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激励自己努力前行。

每一个人都会希望自己成功,但却很少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勤奋好学、拼搏进取、坚持不懈。从古至今,那些成就一番事业的名人志士,无不是靠勤奋、靠坚持、靠努力、靠吃苦,才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的。下面这些历史故事,其人其事,都是流传于后世,并且耳熟能详,只要悟深悟透其中道理,就会激励我们勇于吃苦,敢于挑战,真正做到奋发有为,最终让自己走向人生事业的巅峰。

01.陈平忍辱苦读,学成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陈平,初生不详,逝于公元前178年,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西汉名相,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伟大的谋略家。陈平少时喜读书,有大志,曾为乡里分肉,甚均,父老赞之,他感慨地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

小时候家里贫穷,陈平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之间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离家出走,欲浪迹天涯。被哥哥发现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后来,终于有一位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陈平的确不同于富家子弟,一心一意苦读。在他学成后,倾力辅佐刘邦,最后成就了一番霸业,也成了一代名臣。

陈平是汉初杰出的政治家、谋略家,在亡秦灭楚、建立汉朝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谋士角色。汉高祖刘邦去世后,他又韬光养晦,力撑危局,联合亲刘势力,诛灭吕氏外戚,维护了汉初的统一局面。

02.吕蒙手不释卷,勤奋补拙终成古代名将

吕蒙(公元179年—公元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吕家岗)人。三国时代,东吴大将。吕蒙年轻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学习。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但苦于缺少文化知识,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出来。

为这事儿吕蒙也很苦恼。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手握兵权,掌管着大事,需要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长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 孙权说:“你的事情再多再杂,也没有我要处理的事情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最后终于有了文化。

作为一名带兵打仗的将领,吕蒙能够发愤勤学好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奋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之后他屡建战功,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这些都是与他勤奋努力特别是折节读书而分不开的。

03.陆羽弃佛从文,一代茶神让茶源远流长

陆羽(公元733年—公元804年),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羽,从小就是一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成人。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三卷,而闻名于世。茶使陆羽流芳千古,陆羽让茶源远流长。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他的一部《茶经》,写出华夏文明的优雅心情,写出茶的灵魂,不愧为茶圣,茶的祖先。《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曾编写过《谑谈》三卷。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04.归真不怕打击,不畏艰难终成一代绘画大师

厉归真,生卒年不详,五代·梁道士。自幼酷爱绘画,善于画牛和虎。由于生长在农村,熟悉牛的形态习性,所以把牛画得非常生动逼真,深受人们称赞。可是画的老虎不像虎,却有些像牛,人们称他画的老虎叫做死老虎。对此,厉归真十分苦恼。

受了这样大的打击,反而激发了厉归真苦学画虎的斗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于是他孤身进入深山老林,决心探访真的老虎。历经千辛万苦,在猎户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为抓住老虎运动姿态的特点,他还专门向猎户买了一张虎皮,披在自己身上,模仿老虎各种动作,跳来跳去,扑来扑去,以便增强对老虎的想象力,做到画虎心中有数。

把死虎画活,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厉归真却真的做到了。他不畏艰难险阻,深入老山猛虎出没之丛林,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05.包拯少年断案,平生清廉美誉千古流传

包拯(公元999年—公元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包拯包青天,天下人人皆知,美名传扬千古。包拯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昭雪,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包拯平生廉洁公正、立朝刚毅,整治吏治、铁面无私,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举贤任能、为民请命,颇有政绩,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包拯之名,成为清廉的象征。

除了上述这些励志故事,在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励志故事,从中都会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和教益,不断激励我们奋发进取,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卸下包袱,勇敢前进。再黑的黑夜也会迎来黎明,再长的坎坷也会出现平路。只要永远怀抱着一棵不放弃的希望之心,坚持不懈的努力向前走,明天就一定会有温暖的阳光,也一定会在我们的脚下走出一条成功的路。

名人的创业故事简短50字

美女李伊懿创立东方美曦的创业故事印象深刻,最触动又朴实的话: 只有做真正的好产品 坚持做 ,先做人后做事 才会做的长久!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名人创业的故事(名人创业的故事50字)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baikezj.com/a/64813a5d26b511895906b379.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