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太后为何要毒死自己的儿子(北魏冯太后狠心杀死儿子)

作者: 百科知己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15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冯太后为何要毒死自己的儿子(北魏冯太后狠心杀死儿子)的相关文章:抛开权力斗争不谈,冯太后与儿子拓跋弘之间的恩怨,主要来自于情感,两者对彼此最亲爱的人互下毒手,最终冯太后棋高一着,毒死了拓跋弘。北魏是中国历史上不太起眼的一个王朝,但却有两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即“立子杀...

抛开权力斗争不谈,冯太后与儿子拓跋弘之间的恩怨,主要来自于情感,两者对彼此最亲爱的人互下毒手,最终冯太后棋高一着,毒死了拓跋弘。

北魏是中国历史上不太起眼的一个王朝,但却有两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即“立子杀母”和“乳母干政”。

当年,汉武帝刘彻充分吸取吕后的教训,为了防止外戚专权,在立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前,下旨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杀死,开了中国历史上“立子杀母”的先河。到了北魏,这一做法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光大”。

北魏道武帝拓跋焘认为汉武帝的做法非常高明,于是决定效仿,在将长子拓跋嗣立为太子之后,下旨将拓跋嗣的生母刘夫人赐死,同时还给后代留下了一条铁律,“子贵则母死”。

拓跋嗣继位后,将长子拓跋焘立为太子,拓跋焘的生母杜贵嫔死因虽然在历史上记载不详,但的确是死在拓跋嗣之前,因此我推测大概率也是因为“立子杀母”。

拓跋焘继位,即太武帝,他的长子拓跋晃也被立为太子,其生母贺氏在生下拓跋晃的同年被赐死。这是第三个。

第四个死于这条祖训的,是拓跋濬的生母郁久闾氏。因为拓跋晃虽然英明能干,但拓跋晃的长子拓跋濬更是聪明非凡,太武帝将其称为“世嫡皇孙”,是拓跋晃之后理所当然的皇位继承人,所以拓跋濬的生母郁久闾氏也就避免不了被赐死的命运了。

可惜的是,在宦官宗爱的挑拨下,太武帝拓跋焘怀疑太子要造反,拓跋晃因此悲愤交加,竟然吐血而死。

之后宗爱又害死了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为傀儡皇帝。同年十月,宗爱又杀死了拓跋余。但大臣们暗中谋划,杀死了宗爱,拥立拓跋濬为帝,即文成帝。

只是可怜拓跋晃的生母贺氏白死了。

太子夫人生母被赐死,通常就由乳母抚养长大,所以这也就导致了北魏另一个非常奇葩的现象,“乳母干政”。

因为太子从小跟随乳母长大,和乳母的感情很深,所以在登上皇位之后,就会封乳母为“保太后”,虽然带了一个“保”字,似乎在提醒人们,此太后是由保姆转换而来的,并非是皇帝的亲生母亲。

然而保太后的权威和势力,并不取决于是否有个“保”字,而是取决于太后与皇帝的感情。

拓跋濬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太武帝的喜爱,视为将来的皇位继承人,这一点引起了后宫冯昭仪的注意,为了将来打算,她做了两件事情,这两件事为以后所有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第一件事,冯昭仪举荐自己的“闺蜜”常氏做了拓跋濬的乳母。第二件事,冯昭仪通过常氏安排拓跋濬和自己的侄女冯女频繁接触,两个孩子一起读书、玩耍,一起吟诗学画,很快就成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伙伴。

在粉碎了宗爱叛乱之后,年仅十三岁的拓跋濬登基称帝,封乳母常氏为保太后,封冯女为贵人,这位冯女就是后来叱咤风云的冯太后。

论出身,冯太后本是北燕的皇族,但她的命运却连普通人也不如。北燕被灭之后,冯太后的父亲冯朗就投降了北魏,冯太后出生时冯朗早已成了北魏的朝廷命官。

但在冯太后七岁那年,冯朗的弟弟冯邈带兵对柔然作战失败,以至于太武帝下令将冯朗、冯邈等兄弟一律诛灭,冯家男丁被杀,女眷被押回京城为奴,冯太后则被安排充入掖庭,在洗衣局做杂役。

然而,早在北燕灭亡之前,为了和北魏求和,曾将一位公主以和亲的形式嫁入北魏,后来成为昭仪,地位还是蛮高的。这位冯昭仪知道自己的侄女在宫中受苦之后,就恳求太武帝宽赦,将其带到了自己身边,悉心教导。

在冯昭仪的帮助下,冯女成为了拓跋濬后宫的贵人,而且因为两人从小青梅竹马,感情极好。但皇帝就是皇帝,不可能只宠爱一个女人。

这一天,拓跋濬、冯贵人及几位大臣一起登上城楼,观看平城的美景。忽然皇帝拓跋濬被城楼下边的一位女子吸引住了,当即就跑下楼,在一个仓库里面临幸了这位女子。

后来,这位女子为拓跋濬生下了长子拓跋弘,并被封为李贵人,和冯贵人是平级,只不过更受宠爱。

从此开始,拓跋弘和冯太后之间的恩怨就正式拉开了帷幕。

前面我们说过,北魏有“立子杀母”的传统,但是拓跋濬非常喜爱李贵人,他立拓跋弘为太子,却不想遵从祖训。

关键时候,拓跋濬的乳母、保太后常氏发挥了作用,她郑重地提出,按照大魏朝的例制,哪位皇儿立为太子,他的亲生母亲就要被赐死。拓跋濬对此无言以对,只好下令赐死了李贵人。

随后,常氏又积极行动,推荐将冯贵人立为皇后,在冯贵人手铸金像成功之后,被正式册封为皇后,此时年仅16岁。

手铸金像是鲜卑人一个问卜吉凶的方式,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习俗,当事者必须亲自铸造一个小金人,才能证明自己是上天应命之人,否则就是不祥的预兆。

冯贵人变成了冯皇后,但生下太子的李贵人却早已成了亡魂,虽然不能说是冯皇后亲手杀了李贵人,但李贵人之死的背后,多多少少是有她的影子的。

因为常氏之所以坚持要拓跋濬赐死李贵人,目的还是为了报答当年冯昭仪的恩情,现在这份恩情报答在了冯昭仪的侄女身上。

在拓跋濬在位期间,冯皇后还是十分本分的,活动范围仅仅局限在后宫之内。但是,随着“乙浑之乱”的发生,她的权力慢慢延伸到了朝堂上。

乙浑是什么人呢?他就是保太后常氏的情人,因为在平城街头拦住惊马,救下了常氏,因为得以成为常氏的入幕之宾,填满了常氏空虚的心灵。

在常氏的帮助下,乙浑从一个打群架的江湖混混,变成了大权在握的朝廷重臣,拓跋濬甚至把虎贲军和羽林卫都交给了乙浑。

公元465年,拓跋濬病死之后,乙浑封锁消息,意图谋反,但被群臣识破,无奈之下只好立太子拓跋弘为帝,即献文帝,但乙浑仍然掌握大权。

幼主即位,乙浑虎视眈眈,可谓危机四伏。已经升格为太后的冯皇后不甘心束手就缚,借祈雨大典设下杀局,骗乙浑入宫,然后将其杀死,平定了“乙浑之乱”。由于此时拓跋弘只有12岁,所以在众位大臣的恳求之下,冯太后正式开始临朝处理国政。

在这个时候,应该说冯太后和拓跋弘母子之间的感情还是不错的。虽然拓跋弘三岁被立为太子时,其母李氏因“立子杀母”之制被赐死,但毕竟不是冯太后亲自下的手。

而且,拓跋弘在失去生母之后,便一直生活在冯太后的身边。冯太后对拓跋弘尽心抚养、关爱和教育,两人之间的感情极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拓跋弘开始慢慢地明白了皇帝的为君之道,就想夺回权力。但冯太后既然已经尝到了权力的滋味,怎么肯轻易交出来呢?虽然在拓跋弘长子拓跋宏(这对父子名字很有意思)出生后,表面上交出权力,还政于拓跋弘,但实际上仍掌握着朝廷大权。

拓跋弘自然对此十分不满,决定进行反击,虽然在权谋上他不是冯太后的对手,但冯太后也是有弱点的,这个弱点就是冯太后的情人李奕。

拓跋濬死的时候,冯太后只有24岁,还很年轻,加上鲜卑民风开放,所以也就耐不住寂寞,找了情人,而且还是三个。

冯太后平时对衣食住行都很注意节俭,所好唯有一个“男色”,朝臣中的三个美男子:吏部尚书王睿,南部尚书李冲和宿卫监李奕,常以奏事为借口,进入后宫,轮流陪伴冯太后。

拓跋弘认为,冯太后此举是对他死去的父亲不忠,让皇家大失颜面,同时这三个人倚仗冯太后的宠爱,对他不够尊重,更是引起了拓跋弘的愤恨。

恰好,李奕的族人李欣贪赃被人告发,拓跋弘告诉李欣,如果他能告发李奕就免他死罪。

为了活命,李欣告发了李奕兄弟的三十条罪状,如纳贿贪污,买卖官爵,私纳宫女为妾等。于是拓跋弘亲自下令,将李奕兄弟及党羽问斩。

情夫被杀,冯太后心如刀割,于是马上展开反击。拓跋弘喜好男色,就寻了一些英俊少年不离左右其中有一个叫万安国的,尤其受宠爱。于是冯太后乘拓跋弘率兵出征之际,设计将万安国骗进宫来,训斥一顿,命他远离京城,不得再回到皇上身边。

这一回合,双方算是打了个平手,但冯太后并未放手。

接下来,拓跋弘立长子拓跋宏为太子,冯太后要求他按照祖制,将其生母李夫人赐死。

拓跋弘非常宠爱这位李夫人,当然心有不甘,但碍于冯太后的命令,不敢不从。再想起自己生母惨遭赐死的事情,心中对冯太后也就更加不满了。

由于在接下来的权力斗争中,拓跋弘屡屡输给冯太后,夺权失败,因此心灰意冷,于471年提出禅让皇位给京兆王拓跋子推,为众臣劝阻而作罢,但拓跋弘去意已决,最后禅让于太子拓跋宏。

因为担心冯太后把持朝政,会对儿子不利,所以拓跋弘自称太上皇,继续和冯太后进行抗争。

冯太后虽然牢牢把孙子拓跋宏掌握在手里,但太上皇拓跋弘处处和她作对,使得她十分不满。

拓跋弘在平城建了一座超级寺庙永宁寺,耗费了大量人力和财力,把所崇拜的佛教大师们请进寺庙住下,早晚与僧人们谈经说法。冯太后便下令“僧侣不准留宿皇宫,违者必究”的诏令。

当冯太后得知拓跋弘又喜欢上一位新男宠叫达奚买奴时,秘密差人告诉了万安国,万安国妒火中烧,悄然回京,进宫矫诏手刃了达奚买奴,拓跋弘大怒,将万安国赐死,但终究还是吃了冯太后的哑巴亏。

公元476年7月,几位老臣向冯太后密奏,说拓跋弘最近政事不问、恍恍惚惚,怕出大事,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力挽狂澜。冯太后下令重新布防驻京军队,而且宣布平城戒严,拓跋弘感到不妙,入宫面见冯太后,却被强行软禁。

不久,拓跋弘离奇驾崩于平城永安宫,死因不明,但历史学家偏向于认为,是冯太后毒死了拓跋弘。

至于冯太后毒死儿子,却不被后人指责,其实只是一个错觉,史书上对冯太后的这种做法,骂得也很厉害。

但是,因为冯太后是北魏汉化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在以汉人为主编纂的史书中,对她的这个“功绩”十分赞赏,所以笔下就留了情面,不像骂武则天那么厉害。

如果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拓跋弘不满冯太后专权,杀死了她的男宠李奕,冯太后心生愤恨,毒死了儿子,但因为冯太后对北魏汉化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因此后世的汉人史学家们骂得不狠,仅此而已。这一页,已经翻过了一千五百多年,孰是孰非,相信大家心中自有判断。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冯太后,毒死,儿子,杀死,北魏,狠心,为何,自己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baikezj.com/a/647ff329b2d19e7edd0dd3ca.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