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的意思(不可得而亲怎么理解)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的意思(不可得而亲怎么理解)的相关文章: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出自《道德经》第五十六章,意思是,有“玄同”境界的人,不分亲、疏、利、害、贵、贱,已经超凡脱俗。所以为天下人所尊崇...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出自《道德经》第五十六章,意思是,有“玄同”境界的人,不分亲、疏、利、害、贵、贱,已经超凡脱俗。所以为天下人所尊崇。
曾仕强先生解读
玄同是老子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观点,所以老子特别又把玄同的境界描述了一下。他说: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一般人有亲疏,但是有了玄同观以后,就没有亲疏。亲也是亲,疏还是亲;一般人有利害,可是有了玄同观以后,就没有利害的分别,利固然是利,害也是利。一般人有贵和贱的分别,贵要好好保存起来,贱要送给别人,或者丢掉。
但老子没有。老子是浑同的,浑同万物,因为万物都是道所生。其实从今天科学的DNA里,可以看出来,人跟老鼠、跟牛的DNA几乎是一样的,相差无几。混同万物的人,是没有差别观念的。人跟自然的关系非常亲密,既然这样,就永远疏远不了。
我们从自然中去求利,这是人来害自然。比如,这个水很好,我要把它装成罐子拿出去卖,你就伤害了山泉,就破坏了自然环境。这种情况下,有一利,必有一弊。
你得到了你的利益,但是自然环境遭受了破坏。如果有一个玄同观的人,他一定会了解这是双面论,你要两边顾到,不可以只想一边。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非常名贵的宝石,你不开采,它永远在那里,一旦开采,整个矿山就被破坏掉了。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你要求他人以你为贵,你就想办法去讨好别人,想办法作践自己。
很多人,想尽办法要大家给他掌声,故意讲一些笑话,得到这样的掌声,又有什么尊贵可言。
故为天下贵。老子说,你哪天修到有玄同观了,你就是天下最珍贵的,你就得“道”了,就永远不被亲疏、利害、贵贱所迷惑、所左右,也不会乱掉自己本来很真的东西。
一个石头有什么了不起?小孩不知道那是钻石的时候,他拿来玩耍,也不觉得怎么样。后来知道这是钻石,价值连城,他都不敢给人家看,还常常担心它会丢掉。请问,那有什么意义?
我们慢慢可以了解到,老子其实不反对我们用钱去买珍贵的宝石,他只是说,你把宝石买来以后,宝石的价值就没了,因为大多数人都看不到了,它本来可以给大家欣赏,结果被你闷死在那个抽屉里面。
那大家就知道了,原来老子反对的是这个结果,而不是那个动作,也不是说这东西值钱,那跟老子都没有关系。
傅佩荣先生解读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所以人们无从与他亲近,也无从与他疏远。亲疏,一般讲亲疏就是讲关系的密切与疏远,就讲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问题。活在世界上,你和别人来往,感情一定有亲与疏。
但是对于圣人,你无法对他亲、对他疏,因为圣人是悟道的,他了解一切的最后的状况、根本的道理。
前面讲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就是说,圣人没有偏爱,让一切事情顺它自然的趋势,该怎么发生就怎么发生,不要想去改变。因为你改变之后,就等于你操纵了这个变化,后面会有后遗症的。所以这里讲,你对圣人不能亲与疏,感情上他完全独立、超然。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能让他得利,也不能让他受害。一般讲到利害,就是在人间的发展过程里面,有利与有害的东西,你没有办法加在他身上,他根本就超越了利害的考虑。说到利害的考虑,我们一般人实在不容易超越。
对于圣人来说,他本身无所欠缺,他自己什么都不需要,无所欲求。当然你不能给他利,也不能给他害了。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无法使他高贵,也无法使他卑贱。因此他受到天下人的重视。你给他崇高的地位和权利,或者把他贬抑,让他变成百姓,他根本不在乎,社会评价,他根本不在意。
《庄子 让王篇》里提到,孔子的一个学生叫做曾参,就是曾子,他说曾子的修养很好,“天下不得臣,诸侯不得友”。
天子不能把他当作大臣,诸侯不能把他当作朋友。就是他认为他的修养已经到一种境界了,根本不在乎外面的贵贱的问题。这就是内不化。
这种境界在庄子的《逍遥游》里面就提到了,一个人修炼到一种水平的时候,全世界的人都称赞他,不会让他更振奋;全世界的人都批评他,不会让他更沮丧。这句话真实豪气干云。原文是这样说的,“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天下篇》里面提到庄子的境界,当然,《天下篇》未必是庄子的手笔,但至少是他的后学所作。说庄子“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能够超脱死生,也没有终始的观念;
他对于人间所有的一价值的判断,他根本不去说是,也不去说非,也不是很在意,就是冷眼旁观;但是内心里面还是希望大家可以悟道。
所以,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就是标准的外化而内不化,完全不受外在的影响。
我们学道家的时候要把这个当作最高目标,但是绝不会因此而减少了我们对人间的关怀。
南怀瑾先生解读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做到了最平凡处,有这样修养的人,想要特别亲近他,做不到;想跟他疏远也不可能。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也没有特别地蒙利,也没有特别受害。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换句话说,没有亲疏,没有利害,没有得失贵贱,永远站在真正的中庸之道,“故为天下贵”。所以修道人的作为,永远是中庸之道,既不高明也不卑下,既不骄傲也没有自卑,没有了不起,起不了,永远是中和之道。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意思,理解,不可得而疏,怎么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baikezj.com/a/647e9bd4dcb5f15a900b887b.html